一部名為《小鎮(zhèn)琴聲》的話劇正在當?shù)匚幕Y堂上演。一群“小螞蟻”般的農民,夢想著像白鷺一樣飛翔。這是根據(jù)洛舍小鎮(zhèn)農民造鋼琴的真實故事改編。其中主人公“阿德”的原型,就是已近古稀之年的王惠林。
洛舍,杭嘉湖平原的一座水鄉(xiāng)小鎮(zhèn),自古以來就享受著魚米之鄉(xiāng)的安逸和富足,這里自古出木匠,以盛產能工巧匠而聞名。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大潮席卷中國大地,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開始蓬勃發(fā)展,已經是洛舍鎮(zhèn)玻璃廠廠長的王惠林,正在尋找著更大的商機。
不滿足于做小生意的王惠林到上海考察市場。細心的他發(fā)現(xiàn),上海市場鋼琴奇缺,甚至排隊搶購鋼琴,這給木匠出身的王惠林提了個醒:我為什么不能造出真鋼琴。王惠林始終覺得,對于擅長木工手藝的洛舍人來說,造這樣一個木頭盒子不是什么難事。然而在1984年,四大國營廠年產鋼琴僅1500架,反對之聲不無道理。
由于寬廣的音域和絕美的音色,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需要300多道工序和8000多個零部件才能制作完成。王惠林意識到,要讓這個木頭盒子發(fā)出美妙的旋律絕非易事。而在那個時代,會造鋼琴的師傅都聚集在國營企業(yè)里,讓他們放棄大城市的鐵飯碗,跑到鄉(xiāng)下去造鋼琴,這簡直是癡人說夢。王惠林用優(yōu)厚穩(wěn)定的待遇,終于留下了上海的鋼琴師傅。誰也不會想到,農民造鋼琴不再是天方夜譚。這場人才爭奪風波的拍板定音,卻推開了國家人才流動的大門,社會的變革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機遇??杉幢闳绱?,一批從沒接觸過西洋樂器的中國農民,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從手工繪制的圖紙開始,湖州鋼琴廠蹣跚起步。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四臺樣品“伯牙”牌鋼琴生產出來了?;蛟S沒有人能想到,就是這樣一群不走平凡路的農民已經開啟了一段與那個奮進的時代息息相關的商業(yè)傳奇。
1992年1月,一位老人的“南方講話”喚起神州大地“,東方風來滿眼春,一時間兩公里長的東直街,三十多家鋼琴廠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完整的產業(yè)鏈和低廉的成本讓洛舍鋼琴聲名遠揚。小鎮(zhèn)上鋼琴雖多,卻奏不成一首和諧的樂曲,快速無序的發(fā)展一度讓作坊加工出來的鋼琴質量停滯不前。面對小鎮(zhèn)鋼琴的現(xiàn)狀,新一代鋼琴人金文英希望從提高品質入手,她也效仿前輩的做法,從國外請來了調音師傅。
你怎么也不會想到,那些連五線譜都不認識的農民能造出如此美妙的鋼琴,調出如此精準的琴音,彈出如此動聽的琴曲。在洛舍,鋼琴儼然就是一個傳奇從最簡單的裝配開始,如今已經形成了集設計、制造、培訓、文創(chuàng)于一體的產業(yè)鏈園區(qū)。三十年間,洛舍小鎮(zhèn)追求品質堅守匠心的造琴之路從未停止。在長三角一體化的新時代背景下,洛舍有了更強大的朋友圈。讓洛舍鋼琴成為享譽全球的品牌是金文英們的不懈追求,也是王惠林們的畢生夙愿。
到今天,中國每八架鋼琴中就有一架產自這個人口不足兩萬的小鎮(zhèn),洛舍也從鮮為人知的彈丸之地發(fā)展成為中國鋼琴之鄉(xiāng)。鋼琴是藝術品,每一臺琴都有它獨特的個性與魅力,但是共同彈奏,就能成就一曲天籟。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