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種罕見且致命的細菌感染——類鼻疽在澳大利亞引發(fā)廣泛擔憂。其高致死率、多途徑傳播特性,以及寵物感染后可能帶來的潛在人畜共患風險,成為民眾和專家聚焦的熱點。
類鼻疽由類鼻疽伯克霍爾德菌引發(fā),這種細菌通常藏匿于土壤和積水中,暴雨和洪災過后,潮濕環(huán)境使其活性大增,感染風險也隨之飆升。近期,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多地遭遇洪災侵襲,截至目前,已報告超50例人類感染病例,其中20人不幸死亡。與此同時,寵物、牲畜及野生動物中亦出現(xiàn)確診病例,人畜共患疑云籠罩澳洲。
悉尼大學獸醫(yī)科學家Krysten Lee指出,暴雨洪災后動物感染病例增多,與潮濕環(huán)境下細菌活躍度上升直接相關。
類鼻疽堪稱“超級模仿者”,其癥狀與其他常見感染高度相似,導致誤診、漏診頻發(fā)。Lee解釋,該病臨床表現(xiàn)多樣,確診困難重重。在寵物身上,癥狀涵蓋呼吸問題、腸道疼痛、腿部無力乃至突然死亡,皮膚傷口流膿難愈、抗生素治療后反復發(fā)作亦是常見表現(xiàn)。
若感染蔓延至大腦,寵物會出現(xiàn)頭部歪斜、行動不穩(wěn)、四肢無力等癥狀;關節(jié)腫脹、眼睛疼痛(貓類多發(fā))、呼吸困難或尿液帶血等相對少見癥狀也可能出現(xiàn)。大多數患病寵物會因發(fā)燒而極度疲倦、食欲不振。
北領地政府發(fā)出警告,類鼻疽屬于人畜共患病,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風險較高。動物可能通過傷口滲出液、唾液、鼻涕、乳汁、糞便及尿液等,在接觸污染環(huán)境后將細菌傳播給人類或其他動物,這意味著寵物雖可能不會直接傳染給人,但通過污染家庭、花園或公共場所環(huán)境,仍存在間接傳播風險。
不過,首都領地初級產業(yè)與區(qū)域發(fā)展廳表示,目前尚無確鑿證據表明存在明確的動物向人傳播案例,此類傳播風險被認為較低。
編輯: | 董智杰 |
責編: | 周杰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