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常熟點睛之筆的虞山,歷代名人墨客匯聚于此,他們的筆墨與智慧讓這座佇立于長江沖積平原上,海拔不過兩百余米的小山成了常熟獨特的文化骨架。那如此名山上邊會有什么稀罕物呢?
一入了秋,常熟一些老街巷里,經(jīng)常會聽到“本山蕈”的叫賣聲。這個“山”,指的是常熟虞山;這個“蕈”,常指生長在樹林里或草地上的一些高等真菌,它們形狀通常為傘狀,一年就春秋兩季有。虞山所產(chǎn)的蕈都為山野自生,只有經(jīng)驗豐富的捉蕈人才能找到它們的蹤跡。
蕈不僅難找,還很“嬌氣”。一旦采摘下來,便要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加工制作。用菜油的力“逼”出蕈的鮮,蕈鮮、油香交相輝映,這是常熟人保留蕈鮮美的好法子。再搭配一碗面,便成了蕈油面。面身和湯頭與普通蘇式面無異,但味道偏重咸鮮,或許是為了突出蕈的鮮香而有意為之。
跟著舌尖去旅行,更多美味故事,盡在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每周日晚22:30《尋味》。
編輯: | 康萬郡 |
責(zé)編: | 康萬郡 |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