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1日正式封控至今,市民施先生所在的小區(qū)封控已近50天。封控期間,他一直保持著較好的身體和心理狀態(tài),很少焦慮、煩躁。為保持這樣的心態(tài),施先生給自己定下了10條不焦慮攻略,實測有效。
以下是他的“不焦慮”攻略總結(jié):
1. 幾乎不看任何負能量的或者渲染情緒的內(nèi)容,自己平時是做視頻做內(nèi)容的,太清楚一句話正著說和反著說,用什么音樂和色調(diào),就會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效果。雖然不大會被影響,但還是眼不見為凈;
2. 自我調(diào)整情緒心態(tài),若有苗頭,轉(zhuǎn)移注意力;
3. 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該吃吃該喝喝,有興趣時多弄點下酒菜;
4. 跟老朋友們釘釘聊天,同時結(jié)交新朋友,包括鄰居們,分享以往旅行的視頻;
5. 時不時保持工作狀態(tài),剪輯以往旅行視頻素材,開開直播,錄制些話題,多平臺推送;
6. 遇到不同意見的,和和氣氣的就討論下;遇到觀點執(zhí)著的,停止討論;表現(xiàn)更強烈的,暫時不看其所有內(nèi)容,保持沉默;
7. 作息規(guī)律,早上鬧鐘叫醒,足不出戶也換下睡衣,保持狀態(tài)。白天多看紀錄片和風光片,晚上追追劇看看影片,24點準時睡覺 ;
8. 鍛煉身體,保持積極狀態(tài),身體好既是有利提高免疫力,也能神清氣爽;
9. 力所能及配合好各項防疫動作;
10. 把家里弄得干干凈凈,不允許一點臟亂,每日熏香,環(huán)境好,待著也舒服。
施先生的攻略實操性很強,科學性如何?對此,記者邀請了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心理治療師李黎加以點評。李黎認為,從這些攻略看,施先生情商很高,也非常善于總結(jié)。他的這些做法,和心理學上的許多理論都很契合,具體的區(qū)別可能在于執(zhí)行的完成度。
李黎說,面臨外部環(huán)境的巨大改變、壓力或危機下,很多人的身體會首先出現(xiàn)一些反應。如出現(xiàn)睡眠問題、過敏性鼻炎,或是其它不適,老人家在這方面尤其明顯和敏感。這是因為人們的身心健康是一體的,身體不好會影響情緒,情緒不好同樣也會反過來影響免疫系統(tǒng)、激素分泌,并帶來身體功能性的一些改變,壓力也能促使腦功能出現(xiàn)一些變化。
當下的疫情封控,對于上海的人們無疑是一種外部環(huán)境的巨大改變。在應對因環(huán)境造成的身體變化上,施先生攻略中的第3、7、8條,就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也就是說,保持生活的規(guī)律和一定的運動量,是應對焦慮和抑郁的最好方法之一。如果一天中作息、三餐不規(guī)律,胃口不好就只吃兩頓,這些身體上的不良習慣最終都會影響到心情,必須引起重視。
巨大改變或壓力帶來的另一個改變,是人們的認知功能會出現(xiàn)波動。尤其是在居家辦公狀態(tài)下,很多人會出現(xiàn)散漫、拖延、記憶力下降的情況;長期上網(wǎng)課的孩子,學習效率也可能下降;平時很講道理的人,當下可能顯得沒那么講道理,孩子也可能因為一點小事和家長“別苗頭”……這些其實都是遭遇改變后認知能力下降的表現(xiàn)。
施先生的攻略中的第5、6條,其實就對應著這方面的心理調(diào)適需求。他要求自己保持工作狀態(tài)、不時剪剪視頻,是為了保持認知接受鍛煉的機會。如果天天什么也不做,直接“躺平”,不僅容易讓自己陷入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認知功能也可能進一步下降。當然,疫情對每個人的影響毋庸置疑,我們也應該接受這一點,在特殊時期降低一些要求,平時要求自己做到80-90分,這時可以降低到70分,等等。
認知功能的波動,當然也會直接影響人際交流,比如容易激動、憤怒,有人會成為“杠精”。攻略第6條中提及的遇到觀點執(zhí)著的停止討論、遇到表現(xiàn)更強烈的就保持沉默,說明施先生在人際交往中保持良好的認知功能和心理準備,因此也能用具有心理健康素養(yǎng)的表達方式去處理這類問題。
巨大改變或壓力帶來的第三個改變,是大量信息的涌入,尤其是負面信息的傳播速度會更快。施先生的調(diào)適攻略中的第1、2條,對這一點作出了較好的應對。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踢貓效應”,講的是一名父親在公司受到老板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fā)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里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zhí)拥浇稚?,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疤哓埿泵枥L的,正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所導致的惡性循環(huán)。
與之類似,疫情封控下從四面八方涌入的負面消息,也會讓一些人的情緒變得更差,乃至出現(xiàn)無助、無望的感覺。當意識到負面情緒對自己的影響太大時,不妨暫時放下手機去做一些可以讓自己開心的事情,比如運動鍛煉、擼貓擼狗、養(yǎng)花種草、聽音樂、熏香等,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上。
事實上,我們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五感”,都可以幫我們減壓,吃美食是味覺減壓,擼貓狗是觸覺減壓,熏香是嗅覺減壓。施先生的攻略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但每個人只要愿意想辦法,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一些減壓方式。
對于負面消息本身,有一些事實或者數(shù)據(jù)類的消息我們不得不關注,但是許多被投入了過多個人色彩和情緒、過度渲染的負面信息,就不必太多卷入其中。如果過度投入這種情緒,就可能出現(xiàn)“替代性創(chuàng)傷”,不僅對當事人沒有太多幫助,旁觀者本身也會備受折磨。這類情況,在一線醫(yī)護人員和志愿者中較為普遍,尤其應當引起警覺。
在李黎看來,此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對事實層面的消息保持理性關注,減少關注過度渲染的內(nèi)容。同時,在保證自己身體健康和生活秩序的基礎上再去同情別人,多做做當下力所能及的事。如關注自己樓里的老人,幫他們搶搶菜、送送東西等。這些實際而具體的做法,比起一味沉浸在無助的情緒中更有效。
另外,還應注意減少手機使用、信息攝入的時間。封控條件下,有些人手機一刷就是兩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這時就要有意識地放下手機,去看看書、做家務、發(fā)展興趣愛好等,不要被手機“吃掉”。畢竟一旦上網(wǎng),你就很難控制自己看到什么、不看到什么。
施先生的攻略中還提到了和朋友們聊天、結(jié)交新朋友和鄰居等,這個對應著心理調(diào)適中人際支撐的方面。李黎說,人際支撐分為家庭內(nèi)部和外部兩種,對人的情緒調(diào)節(jié)都非常重要。疫情封控下,大家出門都戴著口罩,強調(diào)人與人保持社交距離,所以外部的人際距離其實比疫情前更遠,這時家庭成員之間的距離就需要更近。
在家庭中,身體接觸是很好的心理支持。因此,有孩子的家庭可以多增加親子交流和游戲時間,這類游戲可以是桌游、可以是家長陪孩子在地上滾一滾,以孩子的意見為主;有老人的家庭,小輩可以和父母膝蓋碰著膝蓋、肩膀挨著肩膀聊聊天,或者幫老人按摩一下捶捶背,每天和他們聊幾句當天的感受;同事之間除了開視頻會議談工作,也可以互相聊一聊最近的情況,開發(fā)了什么新的美食;長久不聯(lián)系的同學,也可以群里嘮嘮嗑……這些人際支撐上的交流,都有助于疫情封控下的身心健康。
總而言之,疫情封控給所有經(jīng)歷過的人都會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就像以前一直走平路,現(xiàn)在突然要翻一座山,肯定會有不適應,但大多數(shù)人終究還要回到原來的軌道上。在工作、生活回歸正軌前,我們必須盡量提前做好身心上的調(diào)整,隨時準備好迎接復工復產(chǎn)的新節(jié)奏。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