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孤獨,過程繁瑣,品味回甘。
每一次走進博物館,我們總驚嘆于件件展品原作者的匠心獨運、鬼斧神工,我們總感慨前人的智慧、技藝、修為,方能留給后輩無盡可追思、可懷緬、可珍視的文物保件。殊不知,在這背后,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站在幕后,孤獨的背影下,留存的是件件經(jīng)典。他們就是文物修復師。
航海博物館收藏了成千上萬件珍貴稀有的文物,其中出水的陶瓷、紙件數(shù)量最多。修復師黃樂的工作主要是將損壞的紙件文物進行修正復原。乍聽之下,似乎覺得這并不是一件特別棘手的事情,但當他把殘破的書卷從保存袋里取出,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絕非普通人能夠完成。
由于長期被水浸泡,許多紙張已經(jīng)變得脆弱不堪,稍稍用力就會捏成碎屑;由于年代久遠,有些文物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多輪修復,修復師不但要與原作者“對話”,還要與前任修復師“溝通”,體悟他們修復的初心與意義所在。黃樂說他偏愛那些有一定難度的修復項目,這看似自虐的選擇,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黃樂對自己修復技藝的自信與篤定。
在修復那些浸水多年,破損不堪的文物時,黃樂仿佛就是一名技藝超群的藥師,根據(jù)文物的特性開出有效的處方,并精心抓藥調(diào)配,讓文物在自己的巧手勾勒下保留了原貌。這份工作不僅留下了華夏文明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為后世之人的觀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該是一件很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的事情。從年輕小伙到雙鬢染白霜,那一份澎湃的熱血與激情卻從未淡褪走遠。
顧煜磊是航海博物館唯一的瓷器修復師。他的工作地點,位于館外的臨時庫房。天天與泡出了鹽花的古瓷打交道,一天三次換水,就跟伺候一日三餐一般,顧煜磊坦言,沒點匠心還真堅持不了。盡管修復工作有時候是機械的重復,但是看到修復前后文物的模樣,一個字“值”!
海博的文物修復師們已經(jīng)在這份工作上傾心耕耘了數(shù)十年,從年輕小伙到雙鬢染白霜,那一份澎湃的熱血與激情卻從未淡褪走遠。在這晝夜不息的奮斗中,他們也將自己的人生底色拓印上了紙件文物的痕跡,低調(diào)卻動人。匠人之心,使命情懷。
關鍵幀:
一顆匠心,一種堅守。
日月輪轉(zhuǎn),千秋萬代。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朱亦敏 文字:李書馨 實習編輯:章婕)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