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段非洲小朋友舉著寫有中文字的小黑板,大聲送祝?;蚪o企業(yè)打廣告的視頻,在朋友圈熱傳。據(jù)悉,"非洲小朋友舉牌"的視頻已然成了淘寶產(chǎn)業(yè),價格在150元到200元不等,商家號稱只提成30元,而在非洲拍攝的主播采訪時表示會給孩子一些零食或者幾塊錢人民幣作為報酬。網(wǎng)友為此爭論不休,有人說是公益,也有人質疑背后商業(yè)目的,甚至還聯(lián)系起常熟童工和格斗少年事件。
這樣一場看似為小朋友謀取"好處"的商業(yè)鏈條背后,為何總讓人有一種隱隱約約的擔憂感?非洲小朋友本身即自帶流量,加之天真無邪說著蹩腳中文的場景,怕是無人抵擋得住。在"獵奇心理"驅動下的注意力經(jīng)濟面前,我們每個人都被物化為商品,以為得到了心理上的愉悅、信息的獲得,但其實不過是為商家的利益增添了受眾籌碼。甚至有人認為"一些零食對非洲困苦孩子來說總比沒有要好",這樣的觀點也非??尚Γ倘?quot;用"他們賺錢,給零食就好比給"發(fā)動機"上潤滑油,不論是對于買方還是賣方而言,非洲兒童在視頻里不過是一個來自異國他鄉(xiāng)的特殊"符號"。
然而,不論是常熟童工,格斗少年,還是非洲小朋友,為何類似議題永遠爭論不休。因為他們身上最大的共質在于,面對嚴重缺失的金錢,令人堪憂的生存狀態(tài),從價值上談利益的需求,實然大過所謂反抗物化和提升主體性,基本生存需求的保障是最重要起始點,這既不是糖衣炮彈式的商業(yè)占領,更不是道德制高點上的人權呼喊,只是簡簡單單的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誰有難處,我必懷揣一顆赤誠之心奉陪到底。
(編輯:黃艷琳 實習編輯:胡娜)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