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西南部的山嶺之間,分布著數(shù)量龐大、造型獨特的土樓建筑群。它們形似圓盤,狀若飛碟,遠觀猶如天外來物,近看卻似一個個堅固的堡壘。它們是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客家民居,是聞名海內(nèi)外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也是電影《大魚海棠》中椿的家——“神之圍樓”的原型。
土樓緣何被稱為“家族之城”?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福建現(xiàn)存土樓數(shù)萬座,集中分布于福建西南部的龍巖市永定區(qū)、南靖縣、華安縣等地區(qū)。
江存忠老人今年83歲,生在永定,長在土樓。他所居住的承啟樓直徑73米,被譽為福建“土樓王”。規(guī)模宏大的承啟樓,在江氏三代人八十余年的努力下于1708年完工,此后的江氏家族也在承啟樓當中逐漸發(fā)展壯大。
“我們這棟樓是江氏十五代祖宗江集成建的,他傳下4個兒子,20個孫子,70個曾孫,360個玄孫。最鼎盛的時候,樓里住了一千多人?!苯嬷依先烁嬖V我們,承啟樓當中的江氏后人如今已經(jīng)延續(xù)到了第三十代。土樓,成了名副其實的“家族之城”。
“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套圓,圈套圈,歷經(jīng)滄桑數(shù)百年。”永定當?shù)氐膸拙渫{,勾勒出了福建“土樓王”的傳奇。
從空中俯瞰,承啟樓環(huán)環(huán)相套的格局盡收眼底:最外一環(huán)周長230米,樓高四層,是族人生活起居的主要場所。一樓為廚房,二樓為糧倉,三樓以上為臥室,共288個房間。第二環(huán)為兩層高的客房,供外來賓客使用,共72個房間。第三環(huán)是樓內(nèi)子弟的書房,共24間。第四環(huán)則是整座樓的中心,供奉著觀音像,也作宗族議事之處??恐嫦攘⑾碌募绎L家規(guī),上千人共住一樓,三百年來生生不息。
福建土樓的歷史起源
在福建,幾乎每座土樓都是聚族而居。林氏家族在振成樓里生活了109年,江氏家族在承啟樓里生活了313年,徐氏家族在集慶樓里生活了602年。而最早的土樓,更要追溯到1000多年前。
據(jù)史料記載,自西晉末永嘉年間至南宋末年,中原漢人為躲避戰(zhàn)亂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南遷。他們經(jīng)過長途跋涉,在如今的廣東、江西、福建一帶停下了腳步,結(jié)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并逐漸形成了“客家民系”。初來乍到的客家人為防御野獸和盜匪,沿襲了中原祖先的夯土技術(shù),并結(jié)合當?shù)靥厥獾牡乩憝h(huán)境,創(chuàng)造性地建造出了集居住、防御功能于一體的圍合性生土建筑——土樓。
土樓的獨特之處在于,一層、二層一般都沒有窗戶,三層以上才會有小小的窗口。江存忠老人告訴我們,這么做是為了防御盜匪和野獸。在過去,三層以上的窗戶除了通風采光,更重要的作用是兼作槍眼,打擊來犯之敵。在永定,許多土樓只有一扇大門。只要將大門一關(guān),整座土樓就成了堅不可摧的堡壘。
“堅不可摧”的秘密藏在墻體之中
作為代代相傳的“家族之城”,在福建,很多土樓都有著數(shù)百年的歷史,有的土樓甚至經(jīng)歷過多次地震都屹立不倒。僅靠一土一木,客家人究竟是如何將自己的居所建造得固若金湯呢?我們找到了江氏家族中唯一一位還健在的初代樓主、僑福樓的建造者,93歲的江珍林老人。
江珍林老人告訴我們,“關(guān)鍵就在于我們祖先流傳下來的夯土技術(shù)?!?/p>
此前,考古人員在中原一帶的平糧臺古城、二里頭夏王朝城址當中都發(fā)現(xiàn)了夯土墻,這說明通過夯錘生土來筑起高墻的技術(shù)在中國至少有著4000年以上的歷史。
當年參與土樓建造的人都已漸漸老去,他們的后代之中有人繼承了父輩的衣缽,成為了如今修繕土樓的生力軍。
永定當?shù)氐耐翗墙ㄖ熃嘌蟾嬖V我們,能否夯出一座堅固的土樓,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土的好壞?!暗咎锷厦婺且粚雍诘耐烈サ?,到下面那一層的土才給它取來。土取來以后,要人工去削,削好以后還要發(fā)酵十天半個月。有條件的還要放石灰、細沙做三合土,這樣夯起來的墻才會牢固?!?/p>
為了讓墻體更加牢固,有經(jīng)驗的老師傅還會在夯土過程中,把結(jié)實有韌性的竹片和杉木條放入其中,他們稱之為“墻骨”,就像是混凝土當中的鋼筋一樣。
老人60年前自建“神之圍樓”守護家族的“根”
隨著承啟樓中人口趨于飽和,1962年,江珍林開始著手籌建一座新的土樓。1965年,僑福樓竣工。三年時間,雖是江珍林一人張羅著僑福樓的建造,但他逢人便講,建房子的錢大部分都是外出打拼的三個兄弟寄回來的。
在僑福樓的觀音廳里,我們看到了江珍林與三位兄弟的合影。江珍林告訴我們,當年為了生計,他的父母決定帶著孩子外出打拼。但土樓人家有一個習俗,無論家族的人走多遠,都要留一個人守護家族的根?!耙驗楦绺绲艿軅儽容^會賺錢,所以讓他們出去賺錢。”江珍林說,自己就是那個留下來的人。
時至今日,盡管兄弟們遠在異國他鄉(xiāng),但江珍林依然堅持把房間給他們留著,每天都把院子打掃得干干凈凈。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習慣也發(fā)生了變化。土樓里的很多年輕人都搬進了鋼筋混凝土建成的現(xiàn)代化樓房。為方便照顧,江珍林的家人也勸說老人搬離了土樓,跟他們一起居住。但每天清晨,93歲的江珍林還是會拄著拐杖,慢慢地走回僑福樓里,喝喝茶,曬曬太陽,靜靜地坐上一整天。
“只要我在這里,只要土樓在,他們就知道我們家的根還在這兒,他們的牽掛就一直在?!?/p>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智敏 呂心泉 陳傳鎖 賴天宇 丁智勇 編輯:陶亦益)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