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lián)酋阿布扎比機場的停機坪上,美俄正在“換囚”。一邊是美國運動員格林娜(Brittney Griner),另一邊是俄羅斯商人布特(Viktor Bout)。兩組人相對而行,在中間點迅速完成交接之后,各回各家。
這一場景,看似云淡風(fēng)輕,但在俄烏沖突的大背景下,驚心動魄、別具深意。
美俄“換囚” 驚心動魄
格林娜,是美國家喻戶曉的籃球明星,參加過兩次奧運會和兩次世錦賽,均獲得了冠軍。
今年2月,她從紐約飛抵莫斯科時攜帶了一克大麻油,因此被俄羅斯法院以販毒罪判處9年監(jiān)禁。
明星被“扣”,美國當(dāng)然想“要”回來,但美國的算盤打得很精,想一次來個“一換二”,把另一名“囚犯”惠蘭(Paul Whelan)一起“換”回來。惠蘭,是前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隊員,因間諜指控于2018年在俄羅斯入獄。
對此,俄羅斯開出條件:拿克拉西科夫(Vadim Krasikov)來換。
克拉西科夫,與俄羅斯安全部門關(guān)系密切,他于2019年8月,在德國柏林的一個公園內(nèi),公開射殺一名40歲的格魯吉亞人,被德國法院定罪并處以終身監(jiān)禁。
為了這件事,俄德當(dāng)時鬧得很不愉快,互相驅(qū)逐了外交官。
拿克拉西科夫來換,美國是同意的,唯一的問題是,美國手上沒這個人,而德國“老兄”又不肯幫忙,斷然拒絕了這種“換法”。
而俄方堅持認為,交換必須“等價”,惠蘭是美國“間諜”,美國就要拿另一個“等值”的人來換。
無奈之下,美國“拿“出了布特。布特,是一名軍火商,上世紀90年代,美國稱其將大量武器非法販運到非洲、南美和中東等地,媒體跟風(fēng),送了他個“死亡商人”的稱號,好萊塢還以他為原型,拍了部《戰(zhàn)爭之王》的電影。2008年3月,美國特工假扮哥倫比亞恐怖分子,成功將其誘捕。
但美國的這一提議,遭到了俄羅斯長時間的“冷處理”。有分析認為,俄羅斯不回復(fù),是因為不愿意在美國中期選舉之前,給拜登任何政治上的“加分”。
果不其然,中期剛過,俄方隨即松口同意換囚,但不是美方希望的“一換二”,而是“一換一”, 格林娜換布特,惠蘭被“踢出”了換囚協(xié)議。
這樣的交換條件,讓美國司法部很是惱火,一邊是軍火商,而另一邊只是個帶了大麻的運動員。這種“量級”的交換,并不對等。
但換不換,永遠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如果換,那么就有鼓勵不友好國家扣押更多“人質(zhì)”的風(fēng)險。如果不換,那么就塑造了一種置公民死活于不顧的“冷血”形象。
對拜登來說,換,要被鷹派人士罵死,不換,要被格林娜粉絲的吐沫星子淹死。
不得不說,俄羅斯很精明,提出的“換囚”條件,牢牢把住了拜登政府的“脈搏”。這位籃球明星的身份實在是“正確”,既是黑人女性,又是LGBT群體,有這么多“光環(huán)”加持,“民主”的拜登能不換嗎?
11月中旬,拜登頂著司法部強烈反對,同意用布特換格林娜。
拜登虧了?普京賺了?
軍火商換運動員,拜登虧了嗎?不能這么看!因為這一決定,得到了格林娜粉絲、民權(quán)領(lǐng)袖以及LGBT人士的廣泛好評,拜登由此塑造了對民眾“不拋棄、不放棄”的好形象。
不過,相較之下,還是普京“賺”得更多。無論如何,扣押一個運動員,不能給俄羅斯帶來什么實際的好處,而換回一個軍火商,顯然更有面子,也更符合俄羅斯的利益。
CNN認為,“換囚”是“普京的勝利”,但同時也暴露了他的弱點。軍火商不是一般的商人,沒有強大的關(guān)系網(wǎng)絡(luò),做不了這門生意。在俄烏沖突的大背景下,普京恐怕需要這些有資源的人,因此才愿意千方百計達成交易。當(dāng)然,布特回國之后會不會重操舊業(yè),所謂的“資源”還有多少,我們不得而知。
此外,俄羅斯通過和美國的“過招”,也“刺探”到了一些“信息”。俄羅斯為什么一開始要的人是克拉西科夫?難道不知道他在德國人手里嗎?這一操作,既可以一探美德關(guān)系,又可以順便“挑撥”一把。那后來為什么又提出只用格林娜換布特呢?說明俄羅斯敏感地捕捉到了美國社會正在發(fā)生的深刻變化,并利用這些變化,做出有利于自己的“交換”。
當(dāng)然,“換囚”事件也從另一個側(cè)面說明,就算俄烏打得再厲害,美俄的關(guān)系再差,核大國依然可以在子彈滿天的情況下,達成交易。如果從這個角度來思考,美俄“換囚”對整個世界來說,其實是個好消息,這意味著美俄保留著一絲的聯(lián)系,在紛繁復(fù)雜的局勢之中,冷靜的頭腦和利益的考量,依舊占據(jù)上風(fēng)。
當(dāng)然,我們也不要過度解讀“換囚”事件,美俄關(guān)系處于歷史低點,這一點毫無爭議。
“換囚”的故事,總是讓人想起冷戰(zhàn)時期的情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電影《間諜之橋》(Bridge of Spies)當(dāng)中的橋段,在柏林的格林尼克橋(Glienicke)上,蘇聯(lián)間諜和美國飛行員,緊張而緩慢地向中點走近,最終完成交換。
冷戰(zhàn)已經(jīng)過去幾十年,但美俄兩國的敵對還在延續(xù)。“換囚”一幕,在阿布扎比機場重演,這又是一種怎樣的隱喻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留言。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