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師節(jié),上海市實驗小學的師生們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在經歷了36天的修復后,四件由百歲老教師林有禹在60多年前制作的教具動物標本,以嶄新的姿態(tài)回到了學校的自然實驗室里。而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標本修復師們,還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特別的標本制作體驗課。
上午九點半,來自上海自然博物館和上海市實驗小學的雙方代表們,共同為重獲新生的四件動物標本揭開面紗。修復后的白額雁、小靈貓、獼猴以及小山羊展現(xiàn)出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狀態(tài)。白額雁原先黏連的羽毛已變得十分具有光澤和層次感;小山羊原先折斷的耳朵又重新豎了起來;小靈貓原先微微開裂的眼角得到了縫合,雙眼又恢復了神采;獼猴開裂嚴重的嘴巴也已重新閉合。
學生倪彬瑩說:“覺得很激動,而且我也覺得它們很可愛,畢竟是林老師慢慢制作的標本,他花了很多心血。”
標本修復師告訴記者,由于這四件標本在修復過程中采用了目前較為先進材料和工藝,因此,這些動物標本的使用年限也將得到極大的延長。
上海自然博物館標本制作師馬鳴一表示:“按照我們的新材料和新方法的話,每年進行保養(yǎng)的話,這個標本最少可以用幾百年以上。”
收到這份特殊的教師節(jié)禮物后,上海市實驗小學的師生們也顯得格外激動,表示一定會好好珍惜,并運用好這些凝聚著老教師和標本制作師們心血的標本。
上海市實驗小學副校長徐穎表示:“非常高興這些修復后的標本今天又回到了我們學校的手中,感謝自然博物館的專家們,我想林有禹老師雖然和我們所處的教育時代不同,但是我們可以共享同一種精神,秉持同一種態(tài)度,堅守同一種操守。我們的自然科學課,一定會把這些標本充分地運用進去,讓孩子更加地熱愛科學,學習科學。”
活動最后,上海自然博物館還為16名小學高年級學生帶來了一堂標本制作體驗課。通過標本制作師們對動物標本分類和制作方法的介紹,激發(fā)孩子們對大自然和科學的好奇心,也了解到博物館采集、收藏、研究、展示等工作的重要性。
(素材來源:靜安臺 記者:彭旭卉 任超 編輯:陳佳雯)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