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騎行運動逐漸成為城市新風尚,吸引了大批愛好者加入。不過,部分騎行者追逐競速、隨意變道、甚至闖紅燈等不文明騎車行為,給城市交通帶來了安全隱患。那么,在騎行火熱的當下,該如何平衡騎行運動需求和城市交通安全呢?
在上海,濱江沿線是熱門的騎行路線之一,設有專門的騎行道,騎行者可以吹江風、賞美景,好不愜意。然而,這里卻常常發(fā)生碰擦事故。
八月的一個周六下午,記者來到了浦東濱江。周末的濱江空間熱鬧非凡,在陸家嘴濱江大道附近,記者觀察到,騎行道和跑步道連在一起,人和車完全混在一塊。“我碰到過一次,行人扎堆拍照,把自行車道也占了,這個是蠻危險的。”常來濱江騎車的市民深有體會。
浦東濱江設置了寬度在1.5~3米不等的騎行道和跑步道,不過,人車集中時,再加上部分騎行者速度較快,事故時常發(fā)生。“幾個月前在南浦大橋那里,我騎車時看到有共享單車和騎行車撞到一起,后面還打了救護車來。”“我上次看到有個女生沖刺下坡摔倒了,后面還叫了120?!?/p>
當天稍晚些時候,記者實地體驗了濱江騎行。3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只見騎行道上人車混作一團,逆行比比皆是。毗鄰餐廳的區(qū)域,行人擠占了騎行道,騎車的人不得不繞道避讓。而來到相對寬闊的區(qū)域,許多騎行者會提速行駛,整個過程中就有十余輛自行車以非??斓乃俣葟挠浾呱磉叢辽矶^。此外,兩三人并列騎行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
到了夜間,還有許多跑步者加入濱江空間,昏暗的環(huán)境增加了風險隱患。一位跑步者說:“我看過很多次,直接一堆人摔成一團?!?/p>
除了濱江沿線,城市道路上也常常能看見騎行者的身影。苗江路就是騎行愛好者們常去的線路,一個工作日晚上八點半左右,記者在這里見到了大量穿著專業(yè)設備的騎行者。騎行者告訴記者,他們一般會騎30-35的時速。
在現(xiàn)場,記者看到,騎行愛好者們在苗江路附近繞圈競速,騎行速度相當快,而由于非機動車道上有不少騎著共享單車、慢速騎行的市民,為了超車,騎行愛好者們往往會借用機動車道,甚至一路“狂飆”。
記者發(fā)現(xiàn),盡管當天有交警守在路口,不過,一旦離開警察的視線,騎行者們又一窩蜂沖上了機動車道。
正所謂“十次事故九次快”,速度是不少騎行愛好者的追求,卻也是帶來安全隱患的根源,快速騎、組團騎常常會陷入事故的漩渦。騎行作為一種文化值得被包容,但同樣必須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guī)。
事實上,針對濱江騎行,早在2017年濱江道貫通時,上海就正式印發(fā)了《黃浦江兩岸地區(qū)公共空間建設設計導則》,其中明確了濱江騎行道應以自行車休閑活動為主要功能,限制競速類活動,騎行道與跑步道合并時速度不宜大于15公里/小時。記者在濱江道上注意到,不到百米就能見到一塊限速15的標識,呼吁“慢行”的宣傳牌也隨時可見。為了強制降速,在長下坡、路口等事故易發(fā)區(qū)還設置了減速帶等安全設施。
專家表示,濱江騎行道并非理想的競速騎行場所。同濟大學城市交通研究院教授陳小鴻表示,濱江道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休閑娛樂,當時并沒有考慮帶有競速性能的自行車的騎行需求。濱江道的很多區(qū)段,騎行道和跑步道是挨在一起的,這樣的確具有一定的交通安全隱患,并且對于步行和跑步的人在心理上有一種壓迫感。
目前,關于濱江騎行的現(xiàn)有規(guī)則并不涵蓋處罰細則,對此專家坦言,立法上還有完善的空間。華東政法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鄒榮表示,關于濱江騎行道的管理,應當制定相關的制止、監(jiān)督騎行行為的規(guī)定,并對違法者進行制裁甚至于處罰。
而針對城市道路中的競速騎行問題,專家指出,盡管目前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對自行車的道路限速沒有作出明確規(guī)定,但實際操作中完全可以參照法規(guī)中關于電動自行車15公里每小時的限速規(guī)定?!胺菣C動車里面的助力車都不能超過15公里/小時,人力車輛當然不能超過?!编u榮如是說。
漸成風尚的騎行運動該怎么和城市生活更好融合呢?騎行領隊告訴記者,事實上,城市道路確實不太適合專業(yè)的競速騎行,如今他們團隊組織活動,更多的是選擇往外騎。
上海起點單車資深領隊、活動策劃人陳馳表示,他們在上海市區(qū)范圍內(nèi)是不會組織騎行活動的,平時都是以4+2的方式,也就是汽車帶著大家和自行車,來到浙江或者上海的近郊,比如說青浦區(qū)、崇明區(qū)等相對空曠的區(qū)域,那里還有當?shù)卣畬iT引導的騎行專用道、騎行綠道。
關于建設騎行友好的城市道路規(guī)劃,專家建議,精細化地開辟專門道路、專門場所,分時分段管理現(xiàn)有城市道路,或許是一種解決路徑。陳小鴻說:“在世紀公園沿線、苗江路等騎行者比較集中的地方,未來可以通過特定時段、組織活動的方式開展騎行活動,就像利用城市道路跑馬拉松一樣,可以在周末或夜間,專門辟一些專用空間、專用時段,當然也要規(guī)范這些人的行為?!?/p>
同時,專家也指出,滿足騎行者的競速需求,必須要在保障基本安全通行需求的基礎之上,兼顧需求,而非讓渡妥協(xié)。“對市政公用道路來講,以交通為目的的通行肯定是主要功能,因此要在滿足和保證基本交通需求的前提下,再來滿足騎行這種非交通的需求。”陳小鴻如是說。
編輯: | 潘文婷 |
責編: | 金嬿 |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