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沖突持續(xù)加劇,戰(zhàn)事已經一月有余。然而諸多西方媒體在報道這場沖突時都使用“哈以沖突”的表述。一字之差,背后折射怎樣的政治盤算?浙江外國語學院環(huán)地中海研究院院長馬曉霖、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王廣大、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與主持人袁鳴在《環(huán)球交叉點》節(jié)目圍繞這個問題進行討論。
王廣大:叫“哈以”,主要是西方在用?!肮浴敝傅氖枪R斯跟以色列,實際上是把戰(zhàn)爭縮小了。現(xiàn)在大量平民犧牲,都是巴勒斯坦人,以色列現(xiàn)在發(fā)動的戰(zhàn)爭是針對巴勒斯坦人的,并不僅僅是針對哈馬斯的?!肮詰?zhàn)爭”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
馬曉霖:用“哈以”不僅不能描述這個現(xiàn)狀,還是話語陷阱。這個說法首先是以色列提出的,被西方所引用。它偷換了一個重要的概念,把哈馬斯同巴勒斯坦其他的派別割裂,把加沙地帶同巴勒斯坦整個被占領土割裂,這樣大大降低了哈馬斯軍事斗爭的合法性,也把巴勒斯坦人民承受的戰(zhàn)爭痛苦講小了。巴勒斯坦派系很多,他們都是巴勒斯坦力量的一部分,這一點從政治學上必須承認。從今年前半年看,哈馬斯的影響力,已經突破了加沙地帶,在向整個西岸蔓延。民調顯示,哈馬斯已經明顯繼續(xù)領先法塔赫。從這個角度來講,哈馬斯代表巴勒斯坦相當大的一部分民意。
王晉:可能從以色列的視角,他認為主要的交戰(zhàn)對象是哈馬斯,但是從宏觀視角來看,不管是哈馬斯也好、杰哈德也好,它所代表的都是巴勒斯坦民眾對于以色列長期占領、長期封鎖的不滿。這種長期占領、長期封鎖所導致的以色列單方面的壟斷性優(yōu)勢,最終導致巴以沖突的惡果。把巴以新一輪的沖突,放在整個巴以或者阿以矛盾的框架之下進行解讀,才能夠在未來更好地幫助巴以雙方尋求未來永久性和平的出路和機會。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