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安二郎是國際影壇公認的日本電影大師,他的電影經(jīng)常被作為了解日本文化的窗口。他和溝口健二(1898—1956)、黑澤明(1910—1998)在日本電影史上鼎足而三,也是世界電影史上風格鮮明、辨識度極高的大師級導演。
小津一生執(zhí)導的五十四部劇情長片中,有三十七部存世。標志性的《東京物語》外,其他代表作還有《晚春》《早安》《浮草》《秋日和》等。1958年以《彼岸花》獲藝術祭文部大臣賞及紫綬褒獎,1959年獲藝術院賞,1961年以《秋日和》獲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1963年被選為藝術學院會員,成為首次獲此榮譽的日本電影導演。
從三十歲到六十歲,小津安二郎用日記記錄他生活與藝術的真實側影。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了《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這部日記是小津安二郎現(xiàn)存?zhèn)€人日記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四十余萬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導演多達32冊、時間跨度從1933年至1963年、接近完整的日記。在大歷史的變遷下,一位真摯而有個性的電影人,如何在藝術之路上越走越深,最終成為世界級藝術家,《全日記》試圖在小津的文字中,探尋其中的故事和秘密。
小津安二郎出生于1903年12月12日,六十年后的同一天去世。出生日與去世日的重疊,以及從中國文化看來完成一甲子輪回的年齡,也為這位著名導演的的人生蒙上淡淡的傳奇色彩。似乎正應了他說過的一句話:“我要拍的不是故事,而是輪回、無常等深奧的主題?!?/p>
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幾乎只有一個題材:家庭。尤其是后期拍攝的十三長片,《晚春》《麥秋》《彼岸花》《秋日和》《秋刀魚之味》圍繞著女兒出嫁展開,《宗方姐妹》《茶泡飯之味》《早春》探究夫妻之情,《東京物語》《東京暮色》《早安》《浮草》《小早川家之秋》描摹家庭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間兩代人的關系。
除了主題,小津的“不變”還體現(xiàn)在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這13部作品都是和老搭檔野田高梧一起編??;他的御用演員原節(jié)子和笠智眾在很多部作品中扮演幾乎相同的父親和女兒角色,甚至角色的名字都差不多;位永遠放在低位拍攝的攝影機;少有移動的鏡頭,鏡頭里每一處布景、每一個道具,都在追求“恰到好處”的精確。
導演賈樟柯在最近有關小津安二郎的研討會上說,過去了解的小津實際是一個“美學化了的小津”,閱讀《小津安二郎全日記》使我從小津的美學世界進入其私人的世俗世界和日常世界,體會到一種“矛盾的統(tǒng)一”。就好像一體兩面一樣,電影作品呈現(xiàn)出來的小津和日記里所描寫的小津之間有時候分裂,有時候一致,有很多電影創(chuàng)作上的蛛絲馬跡,也可以透過日記了解到。
從這個角度來看,“只做豆腐”并不代表小津的電影氣質(zhì)和個人品味的單一,一定程度上,把豆腐做好,恰恰說明小津對生活和精神的極致追求和無限熱愛。《小津安二郎全日記》正好給讀者和影迷提供了一份最貼近真實的、最能看出小津真性情的記錄。
上海譯文出版社此次推出的《小津安二郎全日記》,整個出版周期長達五年,是中文世界首次引進出版,文本具有高度的稀缺性。整部《全日記》可以說是一份珍貴而全面的文獻,是小津愛好者、研究者的必讀之書。由小津研究專家&摯友田中真澄整理文本,嚴謹而豐富;小津電影及文化學者、知日翻譯家周以量精心翻譯。
《全日記》還附有編者對原文的校異記錄,小津在日記中看過的或是提到的國內(nèi)外電影名稱、導演、主演、上映時間等珍貴資料,小津在幾大片廠合作過的工作人員詳細名錄,小津執(zhí)導的電影片單(中日文對照),日本出版的小津相關著作,以及編者田中真澄對小津安二郎所有日記資料的整體介紹、編撰思路、編輯過程,對不同階段小津日記與他的創(chuàng)作之間的認識和思考。
如果我來定義為什么發(fā)明電影,我會回答:“是為了產(chǎn)生一部小津電影那樣的作品?!边@段話出自以《德州巴黎》《柏林蒼穹下》聞名于世的德國導演維姆·文德斯。作為小津安二郎的忠實粉絲,他曾專門跑到東京拍了一部紀錄片《尋找小津》以向偶像致敬。文德斯的好友、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彼得·漢德克也是小津安二郎的粉絲,尤其喜歡《東京物語》。
小津的電影風格含蓄雋永、余味悠遠,被認為是只屬于他獨有的“小津調(diào)”,影響了無數(shù)導演。臺灣著名導演侯孝賢也曾經(jīng)以拍攝《咖啡時光》向小津致敬。以《海街日記》《小偷家族》等作品在國際電影市場上大熱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也一直被拿來與小津作比較,甚至被認為是一定程度上傳承了小津衣缽的日本電影人。侯孝賢曾說,孤獨一生的小津賦有真正的幽默感,他把身邊的瑣事變戲法般以簡單的面目置于我們的眼前,讓我們在悲欣之后,見微知著,率領無常,惘然上路。
“如果我們試圖捕捉小津在電影中必然有所反映的世界觀、政治立場和人生經(jīng)驗,其特殊的美學風格反而會成為一個理解的屏障。”著名作家格非說,《小津安二郎全日記》的出版為我們探討上述問題更加深入地認識小津的電影提供了一個契機。“小津電影中有大量空白大量懸置,通過這些空白和懸置,小津成了影史上最語焉不詳?shù)囊晃粚а??!比A東師范大學教授、著名作家毛尖評價小津用空白,反擊了蒙太奇語法。毛尖用“無”總結了小津的一生。
“我是開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小津曾經(jīng)這樣戲謔地評價自己。這句話現(xiàn)在也成為了“匠人精神”的代表之一。在小津的電影和小津的日記之間尋找這種“矛盾的統(tǒng)一”,或許將為解讀這位日本電影大師的美學世界開啟一種思路。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琳琳 實習編輯:陸熠)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