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選擇合作伙伴,把命運掌握在歐洲人自己手中”,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11日在訪問荷蘭期間再提“自主”兩字。
從抵京訪華到返回歐洲的一周時間內,他已經在多個場合提到,歐洲必須加強戰(zhàn)略自主,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這個想法還獲得了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的公開點贊。米歇爾甚至直白地說:一些歐洲領導人雖然不會像馬克龍那樣公開表態(tài),但很多人的想法和他一樣。
不再做美國的跟班,這種所謂的“危險”想法,美國媒體自然會酸,《華爾街日報》就以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指責并試圖教育馬克龍,如今歐洲的能源和武器都依賴美國,如果馬克龍“一意孤行”,美國將把精力和資源轉向所謂“印太地區(qū)”。忙著出庭受審的特朗普也批評說,這是在迎合中國。
但其實,向東看還是向西看,并不是一道選擇題。去年11月開始,歐盟及主要成員國領導人幾乎傾巢而動。除了米歇爾、馬克龍外,還有德國總理、西班牙首相、歐盟委員會主席,以及明天來華的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和德國外長貝爾伯克。此外還有今晚就要抵達上海,第五次來華的巴西總統(tǒng)盧拉。
排隊訪華的主題從來都是“對話合作”,而不是封閉排他。堅持戰(zhàn)略自主會贏得更多尊重、更多朋友,有的國家自己拿不出誠意,又愛搞脅迫施壓,最終只會遭到更多的抵制和反對。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張錚)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