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東方紅》報刻樂聲后,鏗鏘的報點鐘聲讓人耳膜微震,上海的一天又開始了,如同這座城市的節(jié)拍器,外灘90多歲的上海海關大鐘,不停歇地敲響。 對市民來說,15分鐘一次的報時美妙動聽,也提醒大家對時;對城市而言,外灘的鐘聲即使歷史的沉淀,也是城市的象征。
鐘聲外頭的世界千變萬化,里頭的世界卻是如鐘擺般一日日的重復。自1991年接管大鐘的維護和保養(yǎng),守鐘人魏云寺已經(jīng)在這個僅容一人,轉著圈兒的鋼制螺旋梯上走了28年,這117級臺階,他每天都要上下走幾回。
來到鐘樓的機械層,豁然敞亮,光線從四面兩層樓高的乳白色鐘面間透入,中間的木質小屋內就是大鐘的機芯,無數(shù)的齒輪互相咬合,發(fā)條靠著巨大的重錘牽引。越是古老而原汁原味的機械鐘,就越需要精心的呵護,每周,魏師傅都要為機芯加油,檢查螺絲配件。
這么多年來,大鐘最大的變化,就是在上發(fā)條的環(huán)節(jié)。以前完全依靠人力,需要幾個工人一起用手柄把1噸多重的鐘錘絞起來;而裝上電動馬達后,上發(fā)條的工作變得很簡單。但這簡單的15分鐘,卻是守鐘人年復一年最不易的地方。28年來,老魏從來沒休過公休,即便有事要離開上海,最多也只能走兩天,因為大鐘的發(fā)條只能維持大鐘運轉三天,超過時間不上發(fā)條,大鐘就要停了。
自1928年1月1號凌晨1點敲響第一聲,高齡的海關大鐘已先后經(jīng)歷了4任守鐘人的陪伴,匠人匠心;魏云寺和他的師傅們,真正是把大鐘放在心口上。多年前,第二任守鐘人想到,控制大鐘走時節(jié)奏的擒縱輪遲早會磨損,就自己琢磨著做出了一個,并在退休時交給第三任守鐘人,之后又交給了魏師傅。2017年夏天,大鐘“生病”出故障,這個擒縱輪還真派上了用場。而自從大鐘經(jīng)歷了那場"大病",魏師傅也一直在琢磨給它安排一次全面的"體檢"。在老魏的堅持下,管理方與大鐘的生產(chǎn)廠家聯(lián)系,英國方面2月中旬就會派人檢測,并出具評估報告。
時光荏苒,再過兩個多月,魏師傅也要退休了,這或許是他和大鐘相伴的最后一個新年。
魏云寺希望第五人守鐘人能像他和師傅們那樣,把大鐘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去精心地照顧,讓海關大鐘繼續(xù)見證上海的發(fā)展,見證浦江兩岸的光彩。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陳慧瑩 編輯:朱永斌)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