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源頭在何處,它如何成就今日中國,又如何形塑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上海博物館正在舉辦的“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首展“宅茲中國——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為參觀者設置了一道深刻的文化命題。如今,“宅茲中國”已是城中熱事,不僅登上了最新一期“博物館十大熱搜展覽推介”的首位,還吸引眾多老外前來探尋“何以中國”的要義。
8月15日,近百名中外友人走進上海博物館,試圖尋找“何以中國”的答案。40多位來自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的中外學生代表、30余位“老外講故事”俱樂部成員、企業(yè)高管以及13位高校專家參觀了“宅茲中國”大展。透過夏商周時期的數(shù)百件重磅文物,外國友人也能感受中華文明蘊含的人類共同價值,探尋中國文化的密碼,在博物館里“讀懂”中國。
刻辭卜甲、跽坐人形玉佩、鑲嵌綠松石神獸、商鞅方升……這些文物承載著夏商周時期先民的智慧,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禮樂制度及文化面貌,共同講述中國歷史上奠定華夏文明、逐鹿中原的恢宏歷史,讓前來參觀的老外們驚嘆不已。
“當你看著青銅器上神獸的眼睛,它能傳遞出當時的文化,很難想象這些文物歷經(jīng)數(shù)千年的變遷,可以完好無損地來到我們身邊?!币患呵锿砥诘蔫偳毒G松石神獸讓上海和睦家醫(yī)院的尼泊爾外科醫(yī)生阿思勢(Ashish Maskay)驚嘆連連。他興奮地表示,一直對中國歷史有著濃厚興趣,但是當親眼看到這些數(shù)千年的文物展品時,不僅驚嘆于中國古代精湛的制造工藝,更能深刻感受到中國文化蘊含的強大力量?!拔乙嬖V家人朋友,你們都應該來這里,絕不能錯過這次展覽,我認為這是此生絕無僅有的經(jīng)歷,通過這個展覽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古代藝術史,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與中國文明。”
“中國人三千多年前就能把文字寫出來,這實在太了不起了?!碧乩淄瘓F創(chuàng)始人、中國丹麥商會會長李曦萌(Simon Lichtenberg),對刻辭卜甲印象深刻。李曦萌在上海學習、工作、生活了近30年,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和上海話。展覽中他了解到,河南在中國古代先民的觀念里,地處“天下之中”,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區(qū)。“黃河流域的河南是中國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夏商周三代文明源遠流長。知來處,明去處。這個展覽告訴人們,不要忘記自己從哪里來,中國的古老文明是如何發(fā)展至今的。”
“溝通必須存在一種共同‘標準’,才能將人們更好地聯(lián)系在一起?!泵绹酥袊偛冒哺卟ˋllan Gabor)對戰(zhàn)國商鞅方升印象深刻。商鞅方升是中國度量衡史上極其重要的標志性器物。商鞅任秦國“大良造”時所頒發(fā)的標準量器,也是秦統(tǒng)一六國后造量器的標準器具。安高博感慨,“這些中國文物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至今能給人以啟示。幾千年前的先人是如何做到的?我們又能為幾千年后的人們留下什么?”
來自澳大利亞的白馬克(Nusrat Marat)對上博展覽部副主任褚馨帶來的英文講解贊不絕口。副館長陳杰以及擔任特別講解員的青銅研究部副主任王樾的導覽同樣博得滿堂喝彩?!皩I(yè)的講解,親切的語言,不只是對文物的解說,而是生動鮮活的歷史故事。這些非凡的創(chuàng)作,讓我感覺那些充滿智慧的古人就在我身邊?!?/p>
這是自7月1日博物館恢復開放以來,白馬克第一次進入?yún)⒂^,此次大展集合夏商周三代的許多重磅文物,讓喜歡中國文化的他心潮澎湃。白馬克曾經(jīng)在澳大利亞駐上海總領事館負責文化交流工作。兩年后他回到故鄉(xiāng),然而中國始終令他魂牽夢縈,于是他重返上海,并在2008年定居在上海長寧。如今,他是長寧區(qū)一名優(yōu)秀的外國志愿者,始終致力于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探索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此次展覽對他而言,更是讓世界了解中國的一扇窗口。“我們向國際介紹中國,就要懂得中國的歷史。我一直說,這個國家是有著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文明博大精深。所以要理解,為什么中國能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迅速超越世界其他經(jīng)濟體,因為他們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綿延五千年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p>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琳琳 攝像:朱曉榮)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