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征路青春心向黨》報道組第一站來到有著“長征第一渡”之稱的江西于都。1934年10月,中央機關、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和中央紅軍主力8.6萬余人集結于都,開始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1934年10月,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機,中央紅軍渡過秋風乍起的于都河,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戰(zhàn)略大轉移。兩年后,紅色大軍匯聚到西北黃土高原,匯聚在了抗日救亡的前線,這次遠征史稱"長征"。
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中央紅軍被迫從瑞金、興國、寧都、石城、長汀等地陸續(xù)進抵達,完成休整和集結,然后渡過于都河,開啟長征的偉大征程,因此這個地方后來被稱為“萬里長征第一渡”。
于都河是贛江的一條支流,當時河寬600多米,水流深湍。除少數渡口插上河標可以涉水渡河外,大部分只能架設浮橋渡河。1934年10月,中央紅軍接到命令后從各個戰(zhàn)場上撤離下來,集結于都北岸,在這里駐扎了一個星期左右,并與1934年的10月17日至20日,用四個晚上渡過于都河。為了保證紅軍順利渡河,于都人民無私奉獻大力支援。當時沿河所有的民船全部停運,共匯集了800多條大小船支,有的用作架設浮橋,有的用作擺渡。
為避免國民黨的飛機轟炸、隱蔽紅軍的戰(zhàn)略意圖、架設浮橋都在夜間進行。一到傍晚,有組織的群眾涌向架橋工地,有的打火把,有的送茶送飯,還有的送門板木材,僅4天時間,就在于都縣30公里的河面上架設了5座浮橋和布設眾多擺渡和涉河點。
李明榮的父親李聲仁當年是于都河上的漁民,紅軍渡河時,他曾聯(lián)合河上20多戶漁民一起幫著來回運送人員和物資。
1934年10月18日傍晚,毛澤東、周恩來等隨同中央野戰(zhàn)第一縱隊和第二縱隊從于都縣城東門浮橋渡河,離開中央蘇區(qū),隨軍西進。各軍團分別從于都河的不同渡口過河,于都河一時承載、護送了千軍萬馬,也承載、護送了中國的命運。22日,中央黨政軍機關和紅一方面軍主力8.6萬余人,全部突破敵人第一道封鎖線,離開中央蘇區(qū),向西前進。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