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9月13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就堅持“留改拆”并舉、深化城市有機更新、進一步改善市民群眾居住條件有關工作,前往普陀、靜安、虹口實地調研,現場察看舊住房綜合改造、加裝電梯等項目推進情況。李強強調,“留改拆”并舉綜合推進各類舊住房修繕改造,是事關長遠、十分重要的惠民舉措,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工作的指示要求,進一步增強緊迫性和責任感,創(chuàng)新思路、辦法和機制,市區(qū)聯(lián)動、多策并舉、加大力度,加快改善基本居住條件,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始建于1951年的曹楊新村是新中國第一個工人新村。隨著時間推移,房屋逐漸老化,居民期待改善的呼聲越來越高。
自2014年以來,普陀區(qū)采用“貼擴建”方式對非成套公房進行改造,通過適當增加建筑面積,達到成套獨用,完善居住功能。在曹楊五村南嶺園小區(qū),已有近600戶居民受益。
李強走進住房還未改造的居民家中,廚衛(wèi)合用加上年久失修,屋子里逼仄昏暗。李強關切詢問居民們對老公房成套改造的想法,大家連聲表示,看到對面改造后的“樣板房”,希望自家也能早日改造。居委干部告訴市領導,已經通過征詢,近期就能開工。
隨后,李強來到住房已經改造的住戶家中,屋內明亮整潔、井井有條。居民向市領導展示了獨立的廚衛(wèi)間,高興地表示不用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還能改善居住條件,感謝黨委政府為老百姓辦了件大好事。李強祝大家生活越來越幸福。他叮囑區(qū)里同志,要結合舊住房實際和居民群眾所需,不斷創(chuàng)新探索改造的方式路徑。要因地制宜、內外兼修,提升規(guī)劃水平和改造品質,讓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靜安區(qū)彭三小區(qū)十多年來探索采取老舊住宅拆除重建方式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并同步配套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從破舊老房子搬入全新電梯房的居民感觸最深,再也不用為廚衛(wèi)合用、雨天漏水犯愁,生活質量明顯提升。
李強說,看到大家的居住條件改善了,我們由衷地為你們感到高興。希望大家一起幫忙做工作,用你們的實際感受影響動員其他居民,推動舊住房綜合改造加快推進,讓更多居民受益。
市領導還走進正待住房改造的底樓居民老李家中,看到老李家的屋內地勢明顯低于屋外,大白天還得開著燈照明,李強握住他的手說,大家的居住困難,我們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市里、區(qū)里想了很多改善的辦法舉措,街道、居委干部們也整日奔忙,希望居民們共同支持,我們一起努力,早日完成住房改造,生活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虹口區(qū)春陽里是典型的上海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屬歷史風貌保護街坊。在一期試點改造過程中,建筑外部完整保留石庫門歷史建筑原有風貌,建筑內部在確保房屋結構安全前提下,調整功能,廚衛(wèi)成套獨用,讓居民徹底告別拎馬桶的歷史。
市領導走進弄堂一路察看,改造過的房屋清水紅磚、窗明幾凈,同一旁還未改造、電線亂掛的房屋形成鮮明對比。李強對區(qū)里同志說,要處理好保護歷史風貌和改善居民居住條件的關系,積極回應歷史建筑內居民的呼聲,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多渠道、多途徑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
市領導走進92歲的張阿婆家里,仔細詢問房屋改造后的感受。張阿婆說,改造時“一戶一策”,居住需求都被充分考慮進去,現在一家三代人都住進來了。李強說,“看到你們三世同堂,其樂融融,我們就放心了!”
近年來,老年群體對多層舊住宅加裝電梯的呼聲不斷。李強來到靜安區(qū)華怡園小區(qū),這里有4幢六層樓房,在市區(qū)相關部門以及街道、居委會持續(xù)不斷的協(xié)調推進下,3幢樓已先后成功加裝電梯。
82歲的居民孫醫(yī)生告訴市領導,原本住在4樓,隨著年歲增長,上下樓成了難題,后來不得不搬出小區(qū)。聽說樓里要加裝電梯,她舉雙手同意,電梯裝好沒多久,她就重新搬回小區(qū),回到熟悉的環(huán)境中。李強說,像加裝電梯這樣事關居民群眾特別是老年群體生活質量的民生實事,要認真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探索解決路徑,希望大家一起支持配合,共同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市領導諸葛宇杰、時光輝參加調研。
(圖片來源:陳正寶 攝 視頻剪輯:沈姝艷)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