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春節(jié),家人團聚,少不了要圍坐在一起玩玩棋牌等桌游。其實古代也有各種“桌游”,那么古人玩什么樣的桌游來消遣呢?
六博
六博是現(xiàn)代象棋和其他一些投骰子棋類的祖先,堪稱“萬棋之祖”。六博在春秋時期出現(xiàn),到戰(zhàn)國開始流行,漢末以后逐漸消失。
六博棋包括棋盤、12枚棋子、12個博箸,博箸最早又當骰子又當籌碼,之后被獨立的骰子代替。玩家雙方各持6個博箸、6枚棋子,通過投箸(擲骰子)來決定行棋。
棋盤上刻有走棋子的路線,中間區(qū)域為“水”,“水”中有“魚”。棋子一開始走的時候叫“散”,即小卒,當走到特定位置,“散”可以豎起來變?yōu)椤皸n”,即大王,進入“水”吃掉“魚”,就能獲對方的博籌,誰先贏6根博籌,就算獲勝。
玩家需盡快將自己的“散”升級成“梟”,或吃掉對手的“梟”,方能盡快獲勝。而“梟”只有在“散”的配合下,才有更多殺敗對方“梟”的機會。
簡單說,就是雙方通過擲骰子來走棋子,先到終點的棋子就擁有了攻擊對面棋子的能力,取勝要依賴擲骰子的結(jié)果,隨機性很大。這是不是很像玩飛行棋?
彈棋
彈棋是一種文體結(jié)合的游戲,靠技巧取勝,最初盛行于漢代宮廷和士大夫階層。
彈棋的棋盤四周低平,中間隆起,像個小山包;底座是方形,頂部是圓形,象征天圓地方。玩法歷代文獻記載不太相同,魏晉時期是兩人對局,各6枚棋子,到唐代演變?yōu)殡p方各12子。對局時,須用自己的棋子擊打?qū)Ψ降钠遄印?/p>
柳宗元的《彈棋序》對24子彈棋進行了解釋,說明了24子中一半是紅色,即“貴子”,一半是黑色,即“賤子”。玩棋的人先以賤子去打擊對方的子,不得已才用貴子。
到了宋代,也許是因為圍棋、象棋特別興盛,流行了幾百年的彈棋就銷聲匿跡了。
升官圖
提起“大富豪”游戲,可謂風靡世界,其實中國人也有一款相似的游戲,叫“升官圖”。升官圖是“彩選格”的一種,類似的還有選仙圖等,據(jù)傳始于唐代。
升官圖的棋盤是一張將文武大小官職按照一定順序排列的底圖,玩的時候轉(zhuǎn)動陀螺,陀螺上分別寫有“德、才、功、贓”四字,按照停止時的文字決定棋子進退。
每個人從“白丁”開始,最先升到最高位的人取得勝利。有的也用擲骰子代替轉(zhuǎn)陀螺,用點數(shù)色彩決定升降。
這種游戲可以讓小孩迅速了解當時朝廷的組織架構(gòu),此外官位通過“德、才、功”晉升,而“贓”則會扣分退步,也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方式。
在清代,升官圖是守歲時必玩的游戲。民國之后,還與時俱進地出現(xiàn)了從小學生到大總統(tǒng)的升官圖。
葉子戲
最后來說一種歷史悠久的紙牌,葉子戲。據(jù)考證的發(fā)明時間是在唐朝,因為牌面大小如同樹葉,所以叫“葉子戲”。
牛的是,葉子戲在元朝時傳到了西方,演變成了塔羅牌及現(xiàn)代撲克,在中國則演變成麻將及牌九……麻將和撲克竟然是一個祖宗!
葉子戲以天文歷法為基準,牌分“以、像、四、時”4類,與撲克中的4種花色同出一轍。玩法是依次抓牌,以大擊小,牌未出時反扣為暗牌,出牌后變明牌,玩家從明牌去推算未出的牌,和撲克的打法很像。
葉子戲發(fā)展到了明朝,演變出了馬吊牌。而馬吊正是麻將的前身。全副馬吊牌有40張,分為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4種花色。
馬吊由四人打,每人先取8張牌,剩余8張放在桌子中間。四人輪流出牌、取牌。
值得一提的是,《水滸》人物風格的牌面,在明朝時就深受歡迎,至今仍可以見到。
(來源:快播上海)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