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美國政治環(huán)境急劇變化,中美關系起伏不定。而跳出大國競爭框架,人類社會還面臨著許多共同難題,包括氣候變化、核擴散、人工智能治理等等。如何在沖突的世界尋找利益交匯點,已是迫在眉睫的大問題。
在2024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世界大變局之下的中美關系如何行穩(wěn)致遠,引發(fā)多方關注。東方衛(wèi)視駐港記者俞驊專訪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chuàng)始主任李成,就當前形勢下的中美關系展開對話。
記者:您在美國的布魯金斯學會工作長達17年,去年又回到港大執(zhí)教,您當時是出于什么考慮?
記得17年前我在華盛頓觀察到非常有意思的一點,大多數(shù)美國高官退下來后都在跟中國做生意。但是如今,很少有官員愿意講他跟中國的淵源,這本身也反映了美國對華看法的深刻變化。
記者:中美關系是您研究的重中之重。很多問題都離不開中美兩個大國,中美是否存在一些結構性的矛盾?
李成:現(xiàn)在很多人都把美國的變化歸因為領導人,特別是特朗普對美國的沖擊。但是特朗普只是一種現(xiàn)象,是結果而不是原因,特朗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反映的是美國內部的變化。
從特朗普到拜登,兩個領導人不同性格、不同政黨,但是中美關系出現(xiàn)了某種程度上的延續(xù)性,因此我認為中美關系更多的是結構性矛盾。
什么是結構性矛盾?我認為有三方面:第一,美國從二戰(zhàn)以來,從來沒碰到過像中國這樣,經濟、軍事、科技全方位崛起的強勁對手。
第二,跟美國的國內政治有關。美國國內兩黨撕裂,貧富差距、種族矛盾都在激化。對政府的任何議題,美國民眾的觀點都是極端對立的。美國國內政治的問題很大,民眾沒有信心,從而加劇了對外矛盾。
第三,中國中產階級在迅速壯大,與此同時,美國中產階級卻逐漸減少。這三個問題都很難解決,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記者:您曾經表示,不同意中美有所謂"修昔底德陷阱"的說法?
李成:崛起強國和守成大國的矛盾最終會帶來戰(zhàn)爭,這是修昔底德陷阱告訴我們的。我比較信奉基辛格博士曾經講過的,中美旗鼓相當、勢均力敵,并不是像有些人說的,美國強大得不得了,或者中國已經代替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又或者中國意在把美國拉下來取而代之。這些都是夸大,不了解中國政治現(xiàn)狀。
就像基辛格說的,有的領域中國強,有的領域美國強。只要不犯根本性錯誤,這種狀態(tài)會維持相當一段時間。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時代,一方很難打敗另一方,一個原因就是報復會很強,機器與機器斗爭,最后可能是整個人類的災難。這是巨大代價,沒有人會這樣做。所以用基辛格的話來講,最終中美兩國就是和平共處,共同演進。
在我看來,中美兩國是偉大的國家,兩國人們是偉大的人民。中美雙方不應妖魔化對方,而是要有更多的換位思考,了解對方的狀況。
記者:貿易一直被看成是中美關系的壓艙石,您認為今后中美在經貿方面如何能保持良性互動?
李成:現(xiàn)在在美國,跟中國脫鉤斷鏈已經成為一種潮流。這實際上對美國是有害的,定然是損人不利己。美國國內也有聲音認為,現(xiàn)在再不阻止跟中國斷鏈的趨勢就太晚了,因為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是阻擋不了的。
但是很遺憾,目前美國國會對企業(yè)在華投資或者中企在美做生意有很多限制。這種情況下,人文的、民間的交流就顯得越來越重要。
習近平主席在舊金山會晤時就講過,要歡迎五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這是一個很大的計劃。如果最終中美能夠避免軍事沖突,并且回到正常軌道,我覺得可能還是因為民間的交往始終沒有中斷。人性是相通的,通過年輕人的交流,可以改變很多的猜測和敵視。
丘吉爾說過,悲觀者和樂觀者的區(qū)別在于,悲觀者在機會當中看到危機,而樂觀者在危機當中看到機會。目前我們有很多危機,但還是有機會,事在人為。
記者:AI領域的發(fā)展和治理其實也在中美的對話單上。您覺得在AI方面,中美加強對話溝通有何現(xiàn)實意義?
李成:在舊金山會晤中,中美領導人達成共識,認為在人工智能時代,依舊不能放棄人對核武器的控制,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性共識。
越是科技發(fā)達的大國,人工智能的運用越是廣泛,也越有這方面的安全隱憂。AI時代,有時候一臺電腦一個手機就可以完成毀滅性的打擊,因此就更需要大國之間通力合作。但是很遺憾現(xiàn)在并沒有這樣的機制,希望不久的未來能有官方的合作機制。
記者:其實您在很多采訪中批評過兩極化看世界的觀點,尤其現(xiàn)在面對美國學界出現(xiàn)的"去中國化"思潮,您覺得未來怎么做才能改善這種情況?
李成:世界非常復雜,人類面臨共同的挑戰(zhàn),包括氣候變化、傳染病、核擴散、人工智能治理、毒品等等,這些都需要大國的合作。
但是很遺憾,中美缺乏信任與合作。布林肯半年前曾在一個會議上講過,世界上有很多地方在進步,比如脫貧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他忘了,脫貧最領先的國家正是中國,這個他宣稱的“美國的頭號對手”,類似這種說法都是自相矛盾的。
記者:2024年是超級選舉年,美國、俄羅斯、烏克蘭、歐洲議會都會舉行選舉。美國大選目前看起來依然會是特朗普和拜登這兩個老人的對決,不管誰當選,您認為中美關系將面臨怎樣的挑戰(zhàn)?
李成:如果拜登當選,相對比較明朗,自然是會延續(xù)他目前的政策。特朗普可能會走極端,目前還不清楚他會用什么樣的班子。如果是蓬佩奧、納瓦羅、米勒、班農,那就會是一個極度反華的團隊。但如果是姆努欽、萊特希澤、蘇世民這些人,就會好很多。另外,他的第二任期同第一任期會有什么區(qū)別也很難講。我認為中美的問題是結構性的矛盾,是深層次的。這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不需要過度反應。
編輯: | 應鋐 |
責編: | 婁佳 |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