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大V直播、股票配資交流群、內幕消息……這幾年,各大直播平臺上,充斥著類似的內容。表面形式新鮮,內里的本質卻是薦股。那么,所謂的財經大V靠譜嗎?
“全程跟著薦股老師操作,一年多時間虧了近50%。”
“花48000元購買'調研票'服務,三個月內虧了近十萬元。”
“要求提供所謂服務的公司賠償損失,卻被告知股市風險自負。”
類似內容的投訴量也很大。消費者何先生就投訴說,某財經網絡傳媒有限公司存在虛假、誤導性營銷宣傳、向客戶承諾確定收益或收益范圍等行為。消費者謝女士則是付費報名了某個財經類直播學堂,但按照銷售的指標操作股票卻損失慘重,她投訴直播課程存在虛假宣傳,誘導消費。
近年來,不斷有非法薦股的機構和個人,利用各種網絡媒體打廣告、聚人氣,預留直播地址,向直播平臺引流。投資者被誘導后誤信高比例收益分成,通常會被牽著鼻子走,簽訂指導炒股協議、投資咨詢合同,并支付高額咨詢費或指導費。而最終的結果,卻往往只能“打落牙齒往肚里吞”。
來看一個真實案例。一個由某短視頻平臺推薦的新主播假冒知名游資,開播一周多時間就收獲1萬7千個粉絲,付費VIP會員數量達到400人,以每月980虛擬幣計算,僅VIP會員在幾天里就貢獻了約4萬元的“收成”。
互動頻繁、話術天花亂墜、招數花樣翻新,再疊加直播平臺基于算法的精準推薦,所謂直播帶盤產業(yè)鏈更具煽動性、迷惑性、隱蔽性和針對性。
財經直播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常規(guī)市場分析、財經知識分享,部分主播以此引流帶貨;第二類是不具有證券投資顧問資質,卻從事投資顧問業(yè)務的,即無證薦股;第三類是符合從業(yè)條件,但存在虛假、誤導性營銷宣傳,導致顧客售后無門。
后面兩類人,獲客手段和流程大致相同。他們首先借助財經直播引流,吸引觀眾通過其提供的鏈接添加工作人員。緊接著,工作人員提供全鏈條股票分析,并穿插各種成功案例,然后就開啟“轟炸式”營銷,催促顧客支付內部消息使用費。收到費用后,再安排一位“私家理財師”與顧客聯系,提供所謂的“理財”服務。
第一財經總編輯楊宇東表示,大部分所謂的財經主播,是沒有資質的,他們推薦的股票可信度非常低。因為無利不起早,他們如果能夠推薦股票,為什么自己不盈利呢?
楊宇東同時指出,財經主播的致富密碼,首先就是通過傳播虛假信息來影響股價。其次是所謂的“搶帽子”交易,通過盤貨價或者一些虛假信息和背后的莊家聯手,利用資金優(yōu)勢提前建倉,隨后誘騙投資者在第二天早上或者盤中進行交易,再趁著高位把他們的股票出手,在盤中獲利。
而根據相關規(guī)定,要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yè)務,必須依法取得中國證監(jiān)會的業(yè)務許可;證券公司也不得對客戶證券買賣的收益或者賠償證券買賣的損失作出承諾。
在監(jiān)管部門要求下,相關直播平臺也在打擊非法薦股,強化主播的資質認證,直播過程中如果出現“說股票簡稱”、“打股票代碼”等情形,相關直播間會被警告或封禁。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財經主播們會在發(fā)言過程中玩文字游戲,說一些機器識別不出來但聽眾能心領神會的暗語。而主播的違規(guī)成本極低,即便被某個平臺封禁,也可以換個馬甲或者換個平臺繼續(xù)運作。
楊宇東表示,目前監(jiān)管的最大難點在于,形形色色的證券投資咨詢是無孔不入地活動著,各種平臺又是紛繁蕪雜,監(jiān)管上難免顧此失彼。這時,平臺就應該承擔起最主要的責任,加強自律和管理,利用技術手段織密監(jiān)控網絡,嚴厲打擊非法的股評賬號。不能只是為了自身的流量和粉絲、乃至利益變現,進行純粹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yè)經營。更多還是要從依法合規(guī)的角度來保護受眾、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編輯: | 阮麗 翟靜 |
責編: | 嚴相莉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