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完八十八歲生日的楊潔,因心臟病于4月15日下午在北京去世。楊潔是1986年版《西游記》的導演。這部《西游記》歷時六年拍攝完成,拍攝地點遍及中國近30個省份及泰國,而所有鏡頭都是只靠一臺攝像機完成的。
1986年春節(jié)《西游記》播出,轟動全國,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重播次數(shù)超過2000次,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jīng)典。因條件艱苦、缺乏資金,86版本的《西游記》留下了不少缺憾。
2013年,楊潔出版了個人首部回憶錄《敢問路在何方:我的30年西游路》,里面細數(shù)了這些“遺憾”,也完整講述了這段“歷盡坎坷”且不為人知的西游記拍攝之路。
大概有許許多多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大大小小的城市或鄉(xiāng)村長大的孩子,都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一些經(jīng)歷:
一,每年一到暑假,總有那么幾個下午,端坐在電視機前面,等著看一部叫做《西游記》的電視連續(xù)劇,盡管這部劇已經(jīng)重播了無數(shù)遍,但仍然看得樂此不疲;
二,看到三打白骨精那集,唐僧逼走孫悟空的時候,忍不住流了眼淚;
三,給電視臺寫過信,希望能把這部劇放完;
四、直到今天,還能叫得出這部劇里若干主演的名字。
《西游記》或許就是這樣的一部屬于八零后共同記憶的劇,它伴隨了一代人的整個童年時光。30年后,當許多人的孩子都已經(jīng)長到當年我們的年紀的時候,導演楊潔出版了自己的回憶錄《敢問路在何方》。
盡管對這部劇本身已經(jīng)熟得不能再熟,然而書里寫到的許多故事和細節(jié),今天讀來依然覺得十分新鮮。
有些早就聽說、但始終未經(jīng)證實的八卦,在這部書里得到了確認。例如,主角是怎么選出來的?為什么唐僧的扮演者有三個?那些拍戲的場景都在哪兒?
劇組成員頂風冒雪上黃山采景。
有些故事原本就可以想像,導演寫出來,更覺當年劇組的不易,例如,在當時還少有人知道威亞的時候,劇中的人物是怎么飛起來的;為了拍一個夕陽下的剪影,劇組冒了多大的危險;一場干冰中的戲,差點把現(xiàn)場的工作人員憋死等等。
還有些新的細節(jié)令人感慨:例如,當年中央臺拍電視劇去外地看個景,都有省市領導迎來送往;唐僧的扮演者徐少華為了念大學,放棄了演完這部劇的機會;佛道二界都對《西游記》持否定態(tài)度……
在云南民族村拍攝《天竺收玉兔》被熱心觀眾圍觀。
種種這些,真性情的導演都訴諸筆端,讀完之后頗有五味雜陳的感慨。
長大之后,有機會從事和導演近似的行當,成了一名電視編導。去年某天,在臺里的機房剪片,正好有同事在旁邊剪輯供重播的《西游記》的帶子(真的還在重播!大概沒有哪部劇的重播次數(shù)能超過這部了吧),忍不住開玩笑說,還在重播啊。同事答道,可不,你看看當年那畫質,那特技……嘖嘖……
撇了一眼監(jiān)視器里即使經(jīng)過修復仍然顯得十分慘淡的畫面,和今天看來是如此幼稚的特技畫面,當時突然很想知道,我們的下一代看到這部電視劇的時候,能不能理解,他們的父輩當年為何會為這部劇而如癡如醉。
《敢問路在何方》書封。
看完《敢問路在何方》這本書之后,我想,當我們的孩子長大時,他們仍然是會理解的。一部影視劇,特技畫面自然有它的吸引力,然而最重要的,還是透過所有的畫面和聲音所傳遞出的誠意:對原著作品的忠實、對選角和選景的嚴格、對創(chuàng)作意圖表達的堅持、對在簡陋的技術手段下想象力的充分發(fā)揮、對回報和酬勞的不計較……基于這些要素的合力,才構建了整部劇對時代的超越。
讀《敢問路在何方》這本書,既有共鳴,又有感嘆,不過最多的還是對整個創(chuàng)作團隊的欽佩。也許在今天的許多人看來,他們這些做法顯得傻氣十足,可是,或許今天的我們正是缺乏這樣的傻勁,才很難創(chuàng)作出超越時代的經(jīng)典。
書里還提到一件事:《西游記》這部為廣大觀眾追捧的電視劇,居然在拍過十一集后就險遭腰斬。原因……想也想得到,領導不認同。一部為理想而拼命的創(chuàng)作團隊因此受到的刁難和承受的壓力,30年后,也終于一一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
幾年前,有機會去采訪動畫片《黑貓警長》的導演戴鐵郎先生。問及為什么這部當年同樣膾炙人口的作品,僅僅拍了五集,得到的回答頗為令人感慨。像我這樣的當年的小朋友大概從來不會想到,這部曾經(jīng)讓我百看不厭的動畫片,當年在內部受到的批評有多么激烈,有些批評聽起來簡直令人無語。不過,如同經(jīng)歷過不同年代的眾多老先生一樣,戴老只是淡淡地說了句,都過去了。
相形之下,《西游記》還算是幸運的。若干年后,仍有機會把未竟的故事續(xù)完,仍能請到多半的原班人馬。只是看來看去,已是感覺不到當年的味道。就連蔣大為伯伯再度獻聲的一曲《敢問路在何方》,也不復當年的高亢與清脆;“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里,再也聽不到曾經(jīng)如此打動人心的豪邁與悲涼了。
人生有時大概就是如此殘酷吧。一旦錯過某一個時刻,原有的路徑就再也無法延續(xù)。
今天的電視制作人有時會討論,為什么再也無法創(chuàng)作出如當年“西游”、“紅樓”般的經(jīng)典,回答當然是朝著許多方向去了。
讀過《敢問路在何方》這部書,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保守、算計、嫉妒、謠言與莫名奇妙的長官意志,是每個時代的幾乎每個人都會碰到的問題,難得的是,即便如此,當年的那班創(chuàng)作者們仍然保持的對作品本身的執(zhí)著理想。
我們固然無法復制當年的這些經(jīng)典所產(chǎn)生的創(chuàng)作土壤,但今時今日的我們,大概更難復制的,是只屬于那個八零年代的、在各個領域、各個行業(yè)的許多人中間飛揚著的理想主義情懷。
(作者:沐海星 編輯:超慧)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