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0月9日,劉立文即將迎來自己60歲生日,這也意味著他將揮別工作了27載的警營和社區(qū),開始步入退休生活。今天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天,劉立文并沒有休息,而是穿上他心愛的警服,來到他熟悉的社區(qū),與他曾朝夕相處的“戰(zhàn)友們”一同完成最后一班崗。
這扇門是他最“鐵”的戰(zhàn)友,23年來一起守護百姓安全這天,劉立文早早地來到派出所換上警服后,便提著一小罐潤滑油來到大連西路23號門前。1993年加入公安隊伍之后,劉立文先當巡警,1995年開始到歐陽路派出所當社區(qū)民警。大連西路23號所屬的幸福村小區(qū)正是劉立文任社區(qū)民警后管轄的第一個社區(qū),在這里有著一位他的“老戰(zhàn)友”。
說起這位戰(zhàn)友,如今已經23歲了。23年來,無論風雨,他始終堅守在大連西路23號的出入口,保護著小區(qū)居民的財產安全,他的“兄弟姐妹”已經遍布全國各地。他就是劉立文的防范小發(fā)明——旋轉鐵門。
那年冬天,初任幸福村小區(qū)社區(qū)民警的劉立文正為小區(qū)內自行車失竊案件高發(fā)而頭疼。當時小區(qū)共有6個出入口,每個出入口安排保安顯然不具備條件,封掉出口又會給居民的出行帶來不便。一次偶然的機會,劉立文參加朋友婚宴時,看到兒子特別喜歡玩飯店的旋轉門,還差點被卡住。這突然給了他靈感:如果把這種門用在居民區(qū),能不能阻止竊賊將大件物品盜走呢?于是他連夜畫出設計草圖,又積極協調共建單位制作。1997年,全市第一扇四葉式小區(qū)防范旋轉門在大連西路23號門口豎起,幾天后就夾住了一個偷了大包財物的竊賊。隨后,街道很快在各小區(qū)裝了近300扇這樣的旋轉鐵門。劉立文的這項發(fā)明還被上海市公安局授予防范創(chuàng)造發(fā)明獎。
之后劉立文還有過窗戶防盜插銷、電動車電瓶防盜鎖等小發(fā)明,“警營魯班”之譽由此而來,但旋轉鐵門始終是劉立文的匠心之作。一有空,他就會帶上工具和潤滑油,來檢修一下這扇門,來看看這位老戰(zhàn)友,今天自然也不例外。能用自己的小發(fā)明為轄區(qū)居民的財產安全增添一份保障,他覺得十分有意義,十分心滿意足。他也堅信,隨著智慧公安建設的不斷推進,旋轉鐵門終將退出歷史舞臺,被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設施所取代,到那時“天下無賊”的目標也將實現。
他的居民是最熱心的戰(zhàn)友,個個都是平安建設的參與者劉立文隨后來到他再熟悉不過的紫荊花園小區(qū),這里有他工作了十年的足跡,這里有一群他最親密的戰(zhàn)友。
“劉警官,儂不是退休了嘛?怎么還來紫荊???”“今天最后一天,陳阿姨?!眲⒘⑽膭傋哌M小區(qū),不少居民就圍了上來。
“劉警官,阿拉媳婦又跟我吵架了”“劉警官,樓上這兩天來了好多陌生小青年,會不會是群租?。俊薄皠⒕?,你防盜插銷還有伐?我給我爸媽家也裝一個?!?/p>
居民們一頓七嘴八舌,劉立文立即拿出隨身攜帶的記事本,一件件都記了下來。樓組長潘阿姨笑著說:“劉警官,你明天就退休了,還記這些干嘛?”劉立文笑著回答道:“記下來,移交給接管的張警官,一定幫大家都解決了?!卑丫用竦氖乱患浐茫僖患k好,這是劉立文27年來從事一線工作所養(yǎng)成的習慣。
紫荊花園小區(qū)的居民中,大部分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獨居老人也有七八十戶,平時上門走訪這些獨居老人也是劉立文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最后一班崗,當然也要去看看他們。劉立文到居委從抽屜里拿了一張警民聯系卡,乘坐電梯上了九樓,敲響了金阿婆家的門,可他的步伐明顯有些沉重。
2010年剛做紫荊花園社區(qū)民警那會兒,劉立文到金阿婆家中走訪,得知她的老伴孟先生因病一直臥床不起,兒子又在國外,因此給老伴洗澡、剃頭成了金阿婆最大的困擾。劉立文立即聯系了轄區(qū)的澡堂、理發(fā)店上門為老人服務,并把自己的手機號碼留給了金阿婆。之后的十年里,送孟老就醫(yī)看病、給金阿婆換個燈泡、幫二老打掃衛(wèi)生這些事都成了劉立文的份內事。這份感動讓金阿婆幾乎把劉立文當成了自己的兒子,有事總是第一個想到劉立文。
前兩年孟先生過世后,金阿婆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記憶也開始模糊,她生怕不記得劉立文的電話,所以經常會問劉立文要警民聯系卡,加上今天帶去的,金阿婆家的餐桌玻璃下已經夾著六張警民聯系卡。當老人得知劉立文明天就要退休了,眼眶頓時濕潤了?!皟z放心,退休了,我還是會經常來坐坐的?!蔽罩先说氖郑瑒⒘⑽牡难劾镆侧咧鴾I,紫荊花園里最讓他放心不下的就是金阿婆。
扎根社區(qū),心系群眾,每一個居民都是信息員、情報員,小區(qū)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劉立文都能第一時間從居民口中得知,并立即開展核查,解決問題,排除隱患,這應該就是警民魚水情最真實的寫照。劉立文用真心換來的不僅是居民的真情,還有社區(qū)的平安,他清楚地知道,平安社區(qū)建設光靠他一個人根本不行,還需要并肩前行的戰(zhàn)友,就是這些熱心的居民們。
16本記事本是他最放心的戰(zhàn)友,如今他們有了新主人
回到派出所,青年民警張海寧正在幫劉立文整理辦公桌,而劉立文做的第一件事則是把剛才筆記上的內容一一交代給他。張警官是一名80后,他既是劉立文的關門弟子,也是紫荊花園的接班人。幾個月前,派出所領導讓劉立文在青年民警里挑個接班人,劉立文一眼就相中了這個和他有著同樣軍旅經歷的青年。而對于師父的這份信任,張海寧感到既榮幸又沉重。
起初,張海寧覺得既然師父是全國級的優(yōu)秀人民警察,自然有他獨家的“竅門”,只要師父把這些訣竅如數相授,無論什么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墒菐讉€月的跟班作業(yè)中,師父只帶他做了一件事——挨家挨戶地走訪居民。每走訪一戶居民,劉立文都會叮囑小張把居民的需求記下來,即便是一些雞毛蒜皮和家長里短。幾個月下來,“竅門”沒有學到,工作手冊倒是已經寫滿了。在小區(qū)監(jiān)控設備改造期間,劉立文帶著小張走遍了小區(qū)的角角落落,連綠化帶里都會走進去看看,生怕遺漏了任何一處監(jiān)控死角。那段時間,小張每天的步行數都在朋友圈名列前茅。
耐不住性子的小張追問師父有沒有什么萬通的工作法則,劉立文卻只是指著他的工作手冊說:“都在這里了,它就是你最放心的戰(zhàn)友?!碑敃r小張并沒有理解,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fā)現了師父辦公桌上有著厚厚一疊的記事本,里面密密麻麻記錄的都是轄區(qū)居民的各種瑣事。張海寧這才領悟,師父其實一直在告訴他,社區(qū)工作本就沒有什么萬通的工作法,唯一的“竅門”就是將居民的每一件事都放在心上,認真去做。
整理期間,張海寧又從劉立文的辦公桌下翻出了4本已經寫滿的工作手冊,加上之前的,已經有16本之多了?!岸际切├蟽热萘?,你看著幫我處理掉吧,現在,你就是我最放心的戰(zhàn)友了?!眲⒘⑽拇蛉さ卣f。小張捧過工作手冊存放進了自己的辦公桌內。
臨下班前,劉立文身著警服,與派出所天臺上飄揚的五星紅旗拍了一張合影。他告訴張海寧,這是他與警服最好的道別方式。曾經不只一次有人問他,退休后的日子有什么打算?以前他總回答說,到那天再說吧。他知道那是一種逃避,因為他心里有太多的不舍,舍不得他的小發(fā)明,舍不得他的社區(qū),舍不得他的居民,更舍不得這身警服。如今真到了退休前的最后一天,他選擇用站好最后一班崗的方式與自己的“戰(zhàn)友們”一一道別,為27年的從警歷程畫上圓滿的句號。
劉立文說:“祖國,今天讓我穿著這身警服,為你站好最后一班崗!以這樣的方式為祖國母親慶生是我的光榮,以這樣的方式告別我工作了二十七年的警營和社區(qū)是我的心愿。雖然明天我就要脫下戰(zhàn)袍,但我的心依舊和戰(zhàn)友們緊密相連,永遠和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祝愿我親愛的祖國更加富強、繁榮、昌盛!”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毛鴻仁 通訊員:崔順成 編輯:沈佩佩)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