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探月工程是我國走向航天強國的標志,而航天技術又是代表了人類當今科學技術的最前沿。嫦娥探月工程的許多儀器部件是來自上海的科學家們之手。今天的上海文明好家庭,我們就走近為嫦娥三號著陸器制造關鍵部件——激光測距敏感器的科學家,舒嶸。
2013年,我國重要的探月工程進入了關鍵時刻。嫦娥三號著陸器懷抱“玉兔”月球車,從15公里高度降落到月面。這一段長達12分鐘的落月之旅,被航天科技人員稱為“黑色720秒”。因為,在這段時間里,3780公斤的嫦娥三號幾乎完全依靠預先設定好的程序自主運行,地面人工干預的可能性為零。就在這決定成敗的關鍵720秒里,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研制的激光測距敏感器和激光三維成像敏感器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舒嶸告訴Knews記者,因為落月的時候其實著陸器它在晃的,要知道底下這個區(qū)域是不是平坦,是不是能降落,但如果在晃的時候,相當于說測量出來的就不準了。
因為當時的航天數(shù)據(jù)計算能力還達不到實事計算的運算量,舒嶸和他的團隊原創(chuàng)性地想出了化整為零的測算方案,用有限的事實計算獲得了最精確的數(shù)據(jù),解決了探測器平穩(wěn)登錄的難題。
舒嶸經(jīng)過自己的研究,發(fā)明了多維共掃的解決方案。原來是一個掃帚掃這個房間,要花比如說10個小時,那用10把掃帚同時掃,那不1個小時就掃完了嗎。最終著陸器就用這16個波束,同時進行二維成像舒嶸現(xiàn)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副所長,1971年出生的他,已經(jīng)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六部委“嫦娥三號突出貢獻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帶領的團隊獲得上海市勞模集體,全國工人先鋒號團隊等稱號。在科研領域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貢獻,其實和舒嶸的成長環(huán)境密不可分。出生在一個科研世家的舒嶸,從小就跟隨父親耳濡目染,對科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舒嶸的父親也是老一代的科研人員,舒嶸父親說,小時候基本上是他一放學回來以后,做作業(yè)就在父親的實驗室里。舒嶸又一個特點,雖然講年紀很小,但是他能夠看在眼里面,有時還要問問。
父親說,帶兒子去自己實驗室其實是無奈之舉。因為自己的科研工作也很繁忙,沒時間帶孩子,所以一放學索性把兒子帶去實驗室,一邊工作一邊看管。沒想到,這倒成了兒子日后愛上科研工作的啟蒙。大學畢業(yè)后,舒嶸下定決心,要在國內做研究工作。
工作以后,舒嶸有很多次出國深造的機會。但是他都放棄了。他認為只要國外有的我們國內都能搞得出來,而且不比國外差,甚至要超過他,舒嶸堅定了在國內做最前沿創(chuàng)新的思想。
在航天激光探測方面取得成功后,舒嶸又帶領團隊進入到了更前沿的科學領域:量子衛(wèi)星主動光電載荷研制。2016年,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其中承擔量子密鑰通信機和量子糾纏發(fā)射機2項有效載荷的研制就是出自舒嶸團隊之手。為了趕進度,舒嶸帶領團隊埋頭苦干,每周工作時間達到六天半。
甚至有時候還日以繼夜,加班到凌晨。舒嶸的女兒當時只有三歲,在去幼兒園面試的時候,老師問她爸爸媽媽是做什么的。也沒人教過她,她就很自然說,我的媽媽是上班的,我的爸爸是出差的。
在妻子和家人的支持下,舒嶸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科研創(chuàng)新中。在嫦娥工程以后,舒嶸和他的技術物理所獲得了許多榮譽。但是她并沒有因此而停止對科學的探究。目前,他的團隊正主動承擔了目前世界最領先的量子通信技術的開發(fā)。他始終記得自己的導師對他的告誡,要永遠追求科學的最前沿。 舒嶸說:科學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技術將不僅是我國保密通信領域的“殺手锏”,也技術研發(fā)的重大突破,更是我國空間光電技術實現(xiàn)從跟隨創(chuàng)新到引領創(chuàng)新、從集成創(chuàng)新到原始創(chuàng)新的跨越。目前,上海已將“量子通信”列入科創(chuàng)中心“22條”意見的重大戰(zhàn)略項目,并在“十三五”科技創(chuàng)新規(guī)劃中將“量子材料與量子通信”作為重要戰(zhàn)略方向進行部署。在新的領域里,舒嶸正繼續(xù)在科學的最前沿,為中國爭做第一。
(看看新聞Knews記者:蔡晟 沈曦 實習編輯:顧擎天)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