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海上明月 輕裾隨風:江南望族與海派旗袍”特展開幕式暨海派文化博物館揭幕儀式在上海大學博物館舉行。
儀式上,上海老旗袍珍品館向上海大學博物館捐贈一百件榮氏家族旗袍。這批旗袍的時間跨度從20世紀三四十年代至21世紀初,囊括了多個變革的年代。今天展出的其中數(shù)十件旗袍的主人,包括榮慕蘊、榮輯芙、榮卓如、榮智珍等榮氏家族后裔,以及華若蕓、姚翠棣、劉蓮芳、吳盈鈿等榮氏姻親。她們的旗袍多以成套的“旗袍+西式外套”為多見的搭配方式,這種搭配更符合西式禮服中套裝的概念。一件旗袍的面料常以多種工藝來裝飾,比如暗花綢緞上再添印花、修金、筆繪、彩繡、亮珠、閃片、絹花或緞帶等,常見三種工藝同用,既能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工業(yè)制造技術,也兼具傳統(tǒng)織繡工藝特色,體現(xiàn)出海派旗袍在20世紀下半葉的流變特征。從這些旗袍中可以窺見中國社會的變遷。而這些旗袍背后的信息,更是反映了海派文化中重精工、善變化的精髓。時隔半個多世紀,這些旗袍看著依然時尚而華麗。
作為上海大學博物館的“第二塊牌子”,海派文化博物館也在今天揭幕。揭幕的首場展出,就是與上海老旗袍珍品館共同策劃舉辦了“海上明月 輕裾隨風——江南望族與海派旗袍特展”,今后,作為弘揚海派文化、傳承上海精神的重要據(jù)點,海派文化博物館將面向校內及社會,持續(xù)發(fā)揮文化傳播的作用。
據(jù)了解,海派文化博物館建筑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擁有“海派文化的當代遐想”“江南望族與海派旗袍”“上海方言文化展示體驗館”等3個基本陳列,并有近800平方米的臨時展廳,配有多功能廳等附屬設施。博物館擁有館藏一萬余件,收藏有包括最早出現(xiàn)“海派”字樣的書籍,刊登魯迅名作《京派和海派》的《太白》雜志,中國最早的旬刊畫報《點石齋畫報》,中國最早專載小說的期刊《新小說》的創(chuàng)刊號中國最早的小報《游戲報》等。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朱玫 編輯:范燕菲)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