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奮力輪”載著長江口二號古船駛入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這艘沉沒水底150余年的古船終于即將在黃浦江畔“安家”。
早在6月10,工程船大力號打撈就來到了古船遺址現(xiàn)場,開始對它進行預處理。那次任務的關鍵是摸好位置,在古船的四周打下4根定位樁,為后續(xù)放下端板縱梁組合體來精確的定位,保護古船的安全。打好4根定位樁之后,打撈船大力號返回了橫沙基地進行調試。
在此期間,工程人員馬不停蹄地在大力號的甲板上組裝一個個弧形梁的內部設備。它最終也是沉箱的基座和框架,兩塊端板還有22根縱梁完成了端板組合體的拼裝,它拼裝的精度要求非常高,整體的偏差要控制在5毫米之內。同時縱梁和端板也要垂直,保證框架的形式必須很正,才能整體地框住古船,不破壞文物。
這些預處理還遠遠不夠,時間再往前推,這是一個很長的時間軸。從去年10月份開始,長江口二號古船列入了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chuàng)新規(guī)劃的重大項目,一系列的出水準備工作在當時就緊鑼密鼓地展開了。3月份以來,大力號多次前往長江口二號沉船遺址,開展預處理作業(yè)。
現(xiàn)在的古船安安穩(wěn)穩(wěn)地躺在奮力輪的懷抱中,靜靜地等待著一些參數(shù)調整精確了之后,可以順利入住古船的新家。在當時打撈的時候,我們也是以這樣的精度來要求的。不論是打撈還是遷移,它的精度要求都是以毫米來論的,這樣的要求在陸地上都極具挑戰(zhàn)性,更不用說在能見度很低的水底了。
記者在跟船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長江口的水流能見度幾乎為0,不管是白天作業(yè)還是晚上作業(yè),在水下進行探摸、進行穿梁的過程都是看不到任何東西的,所以這很考驗我們技術的要求,也體現(xiàn)了中國的智慧和經驗。
在這樣的精度之下,我們才可以讓古船順利地出水。從11月20號的晚上8點,整體的出水工作正式啟動,4個多小時之后,奮力輪中部的月池中長江口二號緩緩地露出,時隔150多年,這是長江口二號古船再一次重見天日。
(編輯:范燕菲 實習編輯:梁月瑩)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