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五四青年節(jié),上海虹口區(qū)的多倫路文化名人街上演了一出名為《青春為祭》的紅色戲劇,這出戲劇利用左聯(lián)會址紀念館、景云里、公啡咖啡館等真實歷史資源,講述“左聯(lián)五烈士”犧牲前后的故事,而且觀眾也參與到了劇情發(fā)展中,甚至與演員一起互動,親身感受那個動蕩年代。
多倫路,長約500多米,但這條路是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化地標。上世紀30年代,魯迅、茅盾、郭沫若、葉圣陶等文學巨匠以及丁玲、柔石等左聯(lián)作家,曾在此頻繁地進行文學交流,因此這條路上也有著眾多名人故居、海上舊里,為了讓這些地標生動地講述歷史故事,這里進行了一次“時空穿越”的實驗。
在景云里的石庫門房子里,觀眾近距離感受“魯迅先生”與青年學生們的交談,聽魯迅吟誦“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的詩句。景云里是建造于上世紀20年代的石庫門建筑,魯迅、茅盾、柔石等一大批名人曾居住在此,如今這條弄堂則依然居住著普通的上海人家。弄堂深處的一處住宅與魯迅先生當年的居所結(jié)構(gòu)相似,經(jīng)過布置以后向公眾開放參觀,而這一次則是《青春為祭》戲劇中重要場景。
“實景布局是《青春為祭》這部情景劇最大的亮點之一。”導演王麗鶴介紹,《青春為祭》的場景利用了左聯(lián)會址紀念館、景云里、公啡咖啡館、老電影咖啡館等多倫路文化名人街上的實景資源,通過帶入式情景、多感官包圍、互動敘事手法等方式,突破傳統(tǒng)的觀眾與演員的觀演關(guān)系,讓觀眾擁有高度沉浸式的體驗。
王麗鶴還別出心裁地設(shè)計了“丁玲”一邊與“胡也頻”靈魂對話,一邊帶領(lǐng)觀眾參觀左聯(lián)會址紀念館的形式,王麗鶴將其稱之為一條嶄新的情感式體驗參觀線。很多觀眾在強烈的情緒感染之下,目睹烈士遺物遺照,心潮澎湃。
上海有著諸多的紅色地標,而這出沉浸式戲劇《青春為祭》正是是虹口區(qū)推出的一次利用歷史地標講述紅色故事的嶄新嘗試。觀眾在看戲過程中,走進歷史建筑,走近歷史人物,感受時代的呼喚和責任使命。
(看看新聞Knews記者:蔡亮 吳嘉)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