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6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jié)目中,主講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就“談談言論自由”展開了主題演講。
西方經(jīng)常用言論自由來攻擊中國,而張教授又特別喜歡和西方學者討論、辯論言論自由。他經(jīng)常問對方,你們講的言論自由到底指什么?他們一般這樣回答:“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睆埥淌诰突卮鸱Q,這樣的言論自由肯定比中國人的言論自由要少很多很多。因為西方今天的社會是“政治正確”的社會,英文是“politically correct”,講什么話都要考慮它是不是“政治正確”。
在一個“政治正確”的社會怎么可能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呢?一定是有很多禁忌的。比方在中國你見到女孩子,可以叫她“美女”,見到男孩子可以叫“帥哥”,盡管她可能不一定很美,也不一定很帥,但沒有關系,這是常用的、比較隨意輕松的打招呼方式,但這樣的話在美國、英國是不能說的。這叫做“condescending”,說白了就是你怎么能居高臨下地判定這個人是美還是丑呢?你沒有這個權力。坦率地講,中國文化整體上比西方文化更加自然、更加貼近生活、更加包容,是個經(jīng)過大世面的文化,幾乎什么話都可以說,但一個心智成熟的人都知道凡事講一個度。如果把握不好這個度,只能說你還沒有長大,心智還不那么成熟。同樣,別人也從你的談吐來判斷你的人品、學識和品味等等。
張教授還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中國人喜歡聚會,50后、60后小學同學聚會時,40多年沒見的大家初次見面,互相都不認識了。你見到老同學,發(fā)現(xiàn)他頭發(fā)少了,說老兄你怎么謝頂了?這話在中國是可以說的,在美國千萬不能說,這叫“基于生理缺陷的歧視”,這就是西方無處不在的“政治正確”。學過一些英文的人會知道,在絕大多數(shù)場合不主動問別人年齡、收入、宗教信仰、是否有男朋友女朋友、是否結婚、是否參加工會等等。在美國,某些族裔人群犯罪率比較高,但這是不能碰的話題,因為政治不正確。
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很多問題的認識在深化。在不少方面,一定的“政治正確”是有些道理的,比方說過去人們說瞎子,現(xiàn)在說盲人,這種表述方法或多或少顯示了更多對殘疾人的尊重。但張教授稱以自己對西方社會的了解,西方的“政治正確”絕對是走火入魔了。比方說隨著女權主義的發(fā)展,英文中的“chairman”現(xiàn)在不怎么用了,因為里面有“man”男人,所以多數(shù)情況下要用“chairperson”。這種邏輯如果套到中國,比如說外婆、外公、外祖母這些詞都不能用了,會被認為是對婦女的歧視。張教授不禁直言“管好你自己的事”,西方女子結婚到今天還要改隨夫姓、男女同工同酬到現(xiàn)在還沒有實現(xiàn),這些才是真正的、嚴重的男女不平等。
其實語言是一個民族文化傳統(tǒng)非常自然的延續(xù),它絕對不是簡單的黑白兩分法可以概括的。語言是活著的歷史,特別像中國這樣延綿不斷數(shù)千年這種文化傳承,里面包含自己很多的文化底蘊和智慧。再看美國,可能是一個長期的“政治正確”把美國人的言論自由壓抑得太久了,所以結果干脆選一個領導人,他基本上不顧“政治正確”,滿嘴跑火車,真的假的兒童不宜的他都敢說,所以一些人他總算感到了美國人久違的言論自由,但另外一些人很糾結,怎么這樣的人也能當總統(tǒng),認為他當總統(tǒng)就重創(chuàng)了美國的軟實力,讓美國在整個世界面前沒有面子。所以究竟什么是真正的言論自由,實際上今天很多美國人比中國人還要糾結。
張教授認為,如果把言論自由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日常生活中的言論自由、一類是政治領域的言論自由,那么可以很肯定地說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論自由,中國人要比美國、比西方多得多。因為中國人的“政治正確”相對來說還沒有西方那么走火入魔。在政治領域內的言論自由應該說雙方都有各自的特點,張教授希望我們在社會建設的過程中要了解西方,要汲取西方“政治正確”走火入魔的教訓、維護我們自己的文化傳承、維護我們自己的真正的言論自由。
(素材來源:《這就是中國》節(jié)目組 編輯:劉清揚)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