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10月12號以來,京津冀區(qū)域出現了一次大氣污染過程,區(qū)域上總體為中度污染,太行山-燕山沿線多個城市出現短時重度污染。連續(xù)數天的重污染過程,讓前不久占據大家朋友圈的“藍天”徹底失色。預計今天(16號)開始,京津冀及周邊區(qū)域遭遇的入秋以來首輪重污染天氣過程將逐步好轉。
“霾后推手”:靜風+高濕度+污染氣團回流
對于此次入秋以來首輪重污染天氣過程,甚至有人感嘆,一“霾”知秋。本輪污染過程為何來勢洶洶?中國之聲記者昨天采訪到了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fā)合。他認為,近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出現的靜風,疊加上高濕度的氣象條件,成為了快速推高區(qū)域PM2.5濃度的“溫床”。柴發(fā)合指出:“這次污染過程的話,主要還是整個京津冀及周邊區(qū)域處在一個相對的一個低壓區(qū),從污染表現來看就是不容易擴散,主要原因就是在這種狀況下風速小,特別是后來這個濕度不斷的加大,也導致了整個這個污染的積累,氣象條件也有利于一些氣態(tài)污染物向顆粒帶的轉化。”
根據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發(fā)布的污染特征雷達圖分析,本次污染氣團在京津冀還出現了明顯“回流”過程。污染傳輸路徑先經過北京或天津、唐山、滄州等周邊城市,隨后180度轉向再折返回北京等太行山山前地區(qū)。區(qū)域內各城市本地的污染物及傳輸而來的污染物相互作用,也是造成近地面PM2.5濃度快速升高的重要原因。
“罪魁禍首”:包括汽車尾氣在內的氮氧化物主要排放源
柴發(fā)合解釋,從PM2.5的構成情況看,由氮氧化物二次生成的硝酸鹽占比較高。13號5時起,硝酸鹽在PM2.5中的質量占比甚至超過40%,這就意味著包括 汽車尾氣在內的氮氧化物主要排放源在此次污染過程中“貢獻”了較多了PM2.5。柴發(fā)合分析:“最主要的產生這樣的情況還是表明我們這幾年雖然是減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目前從排放的強度上來說還是偏大,經不起不利氣象條件的這種沖擊。這次過程中間呢顆粒物組分的變化,最顯著的硝酸鹽?,F在pm2.5構成的一次組份主要是揚塵、煙塵、機動車尾氣塵這這些組份;另外一些組份是二次的顆粒物,它主要是我們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還有揮發(fā)性有機污染物在大氣中間進行轉化生成的二次顆粒物。這一次的過程搜酸鹽水平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的。從區(qū)域整體上來說,pm2.5中間的硝酸鹽占的比例最高,而且從輕污染到重污染過度的時候的話,硝酸鹽增長的速度最快。那氮氧化物的話呢我們知道主要的來源的話,一個是我們各種燃燒過程,各種工業(yè)過程,再加上機動車的排放?!?br/>
環(huán)保部:秋冬季污染攻堅形勢依然嚴峻
面對今年秋冬“藍天”和“霧霾”之間的拉鋸戰(zhàn),環(huán)保部門又是怎樣預測的呢?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新聞發(fā)言人 劉友賓此前曾表示,今年秋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擴散條件相比往年有所不足。這意味著,今年秋冬季京津冀區(qū)域污染攻堅形勢依然嚴峻,須加大力度落實相關治理措施。
劉友賓表示:“近期國家氣候中心和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對我國重點區(qū)域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擴散氣象條件進行了聯合會商,2018年秋季,京津冀及周邊和汾渭平原氣溫偏高、降水偏多,大氣污染擴散條件接近去年同期;2018年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和汾渭平原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冬季風強度弱,不利于冷空氣擴散南下,大氣污染擴散條件較去年冬季偏差。天不幫忙,人更需努力。京津冀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已經印發(fā),我們將扎實工作,確保各項措施落地生效?!?br/>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專家:今年可能是暖冬
在昨天的采訪中,柴發(fā)合同樣表達了對今冬污染防控形勢的一定擔憂。他認為,可以從根本上改善空氣質量的產業(yè)機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調整難以一蹴而就,未來仍需確保前期成效顯著的各項污染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柴發(fā)合表示:“我個人認為今年冬季的壓力可能是比較大的。有可能今年冬季的話會有厄爾尼諾現象發(fā)生,會面臨一個相對的一個暖冬,這是造成季節(jié)性大氣污染的一個非常重要氣象因素。這需要在減排方面的話呢需要下更大的力。但是比較起來前些年包括去年在內,十一前后的總有1到2次重污染的過程,但今年第一是來的晚,第二個就是污染的強度也是明顯的降低,從日均值上來說都沒有達到重污染,一般都是中度污染,但是小時污染均值達到了重污染的這個情況,所以總體上來說還是減輕了。從目前來看進一步的減排特別是在今年秋冬季是最重要的,要通過有效的減排才能把這個污染才能降下來?!?/p>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