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深處,曼旦村是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傣族村落,這里距離西雙版納最繁華的景洪市有著近3個小時的車程??棽肌⒉遏~、割膠,村民們保留著古樸的農(nóng)耕生活方式,而富有民族韻味的吊腳樓和充滿力量感的象腳鼓舞,是傣族人在熱帶雨林環(huán)境中所生息繁衍出的文化符號。
象腳鼓舞,今年23歲的巖坎逢已經(jīng)學了七年,吊腳樓前的這塊空地,是他師父專門預留的練習所。這是整個村子占地面積最大的一座吊腳樓,樓里的空間一半是巖坎逢師父的家,另一半是象腳鼓的小型展示館。對于傣族人來說,吊腳樓,是最適合熱帶雨林自然環(huán)境的民居形態(tài),一樓的空間不僅有助于通風除濕,還可以堆放農(nóng)具,飼養(yǎng)家禽。
曼旦村的吊腳樓有著非常典型的傣式特點:“黑、白、灰”布局。設置“展”作為露天空間,功能對外,光照充足。外廊是半室外空間,有屋頂無外墻,作為內(nèi)外空間的過渡。而堂屋、臥室為私密空間,功能對內(nèi),少量開窗。這是傣族人賦予吊腳樓“白、灰、黑”的明度空間智慧。
對于傣族吊腳樓的設計智慧,來自瑞士的博哲若有著自己的體會:“傣族的文化很有意思的是,他們原來是跟大自然一起住,所以跟大自然有很不錯的關(guān)系?!笔吣昵埃┱苋艟投ň釉谖麟p版納,利用當?shù)氐牟牧虾蛡鹘y(tǒng)的技術(shù),建造了五棟隱映在森林里的吊腳樓,如今,這里已經(jīng)成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
巖坎逢來到嘎灑鎮(zhèn)的二手木料市場,他要去實現(xiàn)一個猶豫了很久的計劃:“我是從小在吊腳樓里面長大的,所以會對它很有感情,也有一份情懷,我說我有能力了,我想去做自己的房子,那我肯定是要住吊腳樓?!?/p>
建造一棟吊腳樓是傣族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老房子年久失修,年輕夫婦結(jié)婚成家,或者異地搬遷,都會修建新的吊腳樓,然而巖坎逢建新房有其他原因:“曼旦就是交通不太方便,所以我只能把吊腳樓建在了曼賀回,那邊離機場離市區(qū)也很近,我希望讓更多人看到傣族吊腳樓,然后到吊腳樓里面體驗傣族的生活?!?/p>
巖砍逢知道,他腦海中的吊腳樓,和師父的吊腳樓,一定會有些“不一樣”。他一直在猶豫,該怎么把在曼賀回修建吊腳樓的事告訴師父。但其實,年輕人的一舉一動,早已被師父察覺到了:“現(xiàn)在徒弟都長大了,他們還是想出去看看,出去走一走?!?/p>
師父的這幢吊腳樓是他20歲時開始建造的,后來不斷地翻新擴建才達到如今的規(guī)模,融合了日常居住和文化展示的雙重功能。巖坎逢從曼賀回回來,師父有意無意地跟徒弟說起了自己的吊腳樓:“房子四方的柱子也有名字。有神柱、守柱等等,每根柱子都有屬于自己的含義,有名字有靈魂?!睂τ谕降芤竭h方建房子,師父雖然不舍,但是不愿阻攔:“我的心里還是不好受的,但也沒辦法,就先給他們說,你們走出去看看,如果去不了的話,再回來也不遲?!?/p>
對于這座未來的傣族文化體驗館,巖坎逢有著自己的設計規(guī)劃:“因為現(xiàn)在很多的年輕人已經(jīng)不愿意再去住吊腳樓了,它有優(yōu)點,同樣也有缺點。它通風,但是可能它的缺點就是太通風了,也沒有隔音,然后它的采光,它又不會開很多窗,可能就會比較暗。第一代它是全竹樓,后面就改為用木頭,那是第二代。我這個的話可以說是第三代,我也會在這棟里面改良吊腳樓的缺點。”
民居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凝固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人們需求的轉(zhuǎn)變,它們也在不斷地自我完善、更新?lián)Q代,給居住于其中的人們提供更舒適的家。中華民居仿佛一個個生命,它們各具特色,同時又在不停進化。
六十天,巖坎逢的吊腳樓平地而起。吊腳樓建筑主體完成的這天,和巖坎逢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們從各地趕來一起慶祝。這棟吊腳樓傳承了最典型的傣式基因:曲面造型的屋頂,線條延伸到檐角時向上翹起,飛升飄逸之勢避免了頭重腳輕的視覺差異。屋檐下方有鳳凰裝飾,寓意給生活在里面的人帶來祥瑞。
懷著對大自然的敬畏與感恩,傣族的吊腳樓,雖歷經(jīng)不斷的改良和變遷,卻總能有著完美融入大自然的模樣。雖然寧靜平和的吊腳樓舒適度有一定欠缺,但對于傣族人而言,它就是心之所屬。歲月變遷,吊腳樓的生命力從未消失,在年輕人的點綴中,它巧妙靈動,生機盎然。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李珂 但堂寅 李響 汪洋 劉奕達 編輯:老徐)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