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東街,越過一座高高的水泥橋,就是人們口中的馬橋老街。午后的陽光灑在這片有著歲月沉淀的土地上,寧靜而祥和。一間間木質小樓,白墻、黑瓦、朱窗,若不是背后車輛的喧囂,恍惚間仿佛置身明清小鎮(zhèn)。
東街39號,就是孫順德的家。這是1920年他的祖父母和鄰居三戶人家一起出錢建造的,在當?shù)乇环Q為“四姓七間樓”。房子建好后的第二年,東街上開出了馬橋的第一間茶館。
從小聽著茶館說書人講故事,孫順德耳濡目染,對家鄉(xiāng)的歷史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這里的一草一木也深深地印刻在了他的腦海中。說起馬橋老街鼎盛時期的模樣,孫順德如數(shù)家珍?!爸旒沂亲鲂〕缘?,這里是東洋雜貨店,這里是剃頭店……每到節(jié)日,馬橋老街上最起碼要熱鬧三天,路都不能走,只有小孩好竄來竄去,可以說要比南京路還熱鬧?!?br/>
盡管上世紀80年代老孫調去市區(qū)工作,并在“上海”置業(yè),但是退休后著實懷念家鄉(xiāng)的他,又選擇搬回了老宅。時過境遷,當初的馬橋老街僅剩下百來米的一小段,但在孫順德看來,依舊隨處有景、遍地是寶:三槐堂王界,是一塊地界石,相當于現(xiàn)在的產權證,在當時是用來區(qū)分土地的權屬;鈕家的木質墻體上,仔細看還可以看到鈕永建親筆的‘鈕萬新’三個大字……
已經到了頤養(yǎng)天年的歲月,但老孫并不打算閑下來。他決定用筆把馬橋的歷史留下來。雖然并非美術課班出身,還患有眼疾,但他仍一次次前往檔案館及博物館,并結合腦海中的印象,一筆一畫進行描繪,歷時兩年半終于完成了這幅《解放初期馬橋老街》。
在孫順德家,這幅長約4米,寬約65厘米的“巨作”占據(jù)了客廳的大半堵墻,它將馬橋老街的繁華盛景完整復刻。畫作上,王寶珍西醫(yī)外科診所、邵豐泰綢布店、中華樓茶坊、嚴大友染坊、張明寶豆腐店……各種店鋪一字排開,仔細瞧還能從櫥窗、柜臺里陳列的物品看出這些店鋪所經營的內容。“整條老街有660間房子,我基本上都畫進去了,哪家開了什么店,開的店當時東西是怎么擺放的,我想了好長時間,都回憶出來了,晚上做夢都經常做到這個事情,就爬起來,寫下來?!?/p>
自畫作完成后,孫順德家就成了老街上的“免費博物館”,許多“老馬橋”都特地趕來參觀,在畫上找找自己曾經的家在哪里。
這些年,孫順德的生活,充實而精彩。有人知道他熟悉馬橋歷史,邀請他參與編寫馬橋鎮(zhèn)志;居委會看到他熱心社區(qū)事務,請他來當村民輔導員?!拔疫@輩子能把這個東西留下來,是我最最開心的事情,讓我們的后代知道,我們出生的故鄉(xiāng),是這么好的地方。
【攝界|關鍵幀】
歲月流轉,
記憶長存。
感懷思緒,
訴諸筆端。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朱亦敏 編輯:胡琰琦)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