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叫熬波盛裝行街,因為新場自古就是鹽的集散地,布滿了煮鹽的灶頭,因此得名“煮海熬波”。新場當時海鹽制作的盛況還著成《熬波圖詠》,收入《四庫全書》。
中午12點,13支表演方陣走上大街,向群眾展示江南水鄉(xiāng)特色的:鑼鼓書、熬波圖、浦東派琵琶、打蓮湘、江南絲竹、手獅、扇子舞、水族舞等。其中最富特色的就是賣鹽茶。在古鹽場先民“挑鹽篰”的基礎上轉(zhuǎn)型、發(fā)展成為民俗廟會上的肩挑杭州藍,挑花籃,以隊形變換作行街表演的民間舞蹈。
此外還有民間吹打鶴器班,相傳誕生于清末浦東鶴坡塘邊,專門為民間禮樂服務的吹打樂,由號筒、嗩吶、笛子、笙和鑼鼓組合形成的的民間吹打樂,由于演奏時昂首似鶴,因此,民間稱它為鶴器,它既為鹽官、知縣官上任時,吹奏禮樂,又為民間婚嫁喜慶服務,新官上任時要吹《朝天子》《禮謠經(jīng)》,新郎新娘拜堂時要吹《鵝郎》等10多個曲目,為弘揚當?shù)孛袼孜幕?,新場?zhèn)自去年將這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挖掘整理,復出于新場鎮(zhèn)“三廿八”廟會上。
(看看新聞網(wǎng)記者:梁蔚浩)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