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luò)上瘋狂的楊絳百歲感言
105歲高齡的楊絳先生離世,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尾聲正在最后消失,震動之下,微博和微信圈里一段被署名為“楊絳《一百歲感言》”的話及其手寫體廣為傳播:“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fēng)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和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其中一些詞句還被媒體用作懷念楊絳先生的文章標題。結(jié)果卻證明,這段文字并非先生所作,如此“拜錯了牌位”,想必會讓不少人自覺有點尷尬。
楊絳先生的手寫書稿真跡
楊絳先生不是沒有說過類似的“百歲感言”,在《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中,她確曾表示,“我今年一百歲,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眱上啾容^,境界孰高孰低,當下立判。
楊絳先生原話所表達的是一種反思甚至“懺悔”,所謂“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除此之外,就是等待告別這個世界的那份寧靜,沒有恐懼,沒有喧囂,唯有一片寧靜,因此得以同“洗凈污穢”相合相融。
反觀之下,以“命運的波瀾與內(nèi)心的淡定”、“外界的認可與世界是自己的”相沖撞,充滿著青春期“為賦新詩強說愁”的造作甚至青春期后仍強裝稚氣的矯情,何曾有一絲“百歲感悟”的痕跡?固然,有關(guān)人士引用贗品“名言”,是出于對老人的敬仰,但將如此煙火氣襲人的語句強加之,豈非失敬得很?
平心而論,楊絳先生仙逝能引發(fā)眾人如此追思悼念,有點出乎人的意外,畢竟老人與世無爭,甚少拋頭露面,正像她自己所說,最后那段人生只是在安靜等待著回家,不會期待才剛踏上回家路程,就遭遇如此眾聲喧嘩。先生在天有靈,以其高潔品行,大概也免不了對粗心的后輩一哂之。
這么多后輩“好心辦錯事”,也情有可原,因為今日年輕人雖然都有高等教育的文憑,但平時看多了各種“雞湯文”,口味一旦養(yǎng)成,分辨不出百年人生歷練之后的深沉感悟與雞湯寫手的粗制濫造之間的巨大差別,也可以理解,只是輕易就被貼上“楊絳先生”標簽的文字,感動得涕淚交流,可哭聲未斷,卻已知遭人忽悠,一時間不知該哭該笑,也實在可笑。
西方哲人說過,“最可寬恕的缺點是輕信”,對于被牽連進這場烏龍的后輩,楊絳先生肯定愿意持同樣的態(tài)度。不可原諒的是始作俑者,如果并非錯認,而是故意針對今日年輕人辨別力不足,而度身定做“雞湯文”,卻借先生之名,拉大旗作虎皮,來賺取點擊率或轉(zhuǎn)發(fā)率。在“注意力經(jīng)濟”時代,濫用公眾敬仰之心,獲取不當?shù)美詈箅y免自食其果。只是身在虛擬世界,不察其中現(xiàn)實利益的陷阱,而隨便跟風(fēng)的人士,不能不在“為他人作嫁衣裳”之后,反思自己上當?shù)脑颍夯ヂ?lián)網(wǎng)世界里多少鬧劇都是因為有了不辨優(yōu)劣、只認標簽的圍觀者和跟風(fēng)者,才得以轟轟烈烈地上演?被人賣了之后還要看著別人數(shù)錢,豈非尷尬中的尷尬?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