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麥秸稈除了焚燒還能派啥用?有人用它拼出了《清明上河圖》
在農耕社會,小麥被人們視為神圣之物,象征豐收和財富,因此麥稈畫也暗含納吉祥高貴之意。麥稈畫雖出自民間,卻被視為奇藝貢品,在皇室貴族間賞析珍藏。
家住金山石化街道的熊國瑞是海派麥藝創(chuàng)始人,年輕時與麥稈畫的一次偶然相遇,讓他與這門手藝結緣30年。
創(chuàng)作麥稈畫是一套十分復雜的工序。收集到麥稈后要進行煮、曬、熏、剖、燙等工序,然后再將燙平的麥稈拼接成“紙張”模樣,完成到這一步,僅僅是原材料準備就緒。接著是構圖,并根據(jù)底對麥稈進行裁剪,最后將剪好的麥稈一點點粘貼上去。
剪彩麥稈十分考驗技術和耐心?!氨热?,制作鳥類的羽毛,需要將麥稈剪裁成發(fā)絲一樣細,然后再一根一根地粘成一片羽毛;制作波浪,需要將麥稈剪成粉末狀,然后根據(jù)波浪紋理,將粉末一點點粘貼上去,有些很小的地方,還要借助放大鏡來完成?!毙車鸾榻B說。
憑著對藝術的熱愛和多年積累的精湛技藝,熊國瑞的麥稈畫已巧奪天工,花草、動物、人物,在他的畫里都栩栩如生。在他創(chuàng)作的100多幅麥稈畫中,耗時最長的要數(shù)2000年創(chuàng)作的《清明上河圖》。這幅畫長1.5米,寬0.5米,畫中截取了《清明上河圖》原圖中汴河兩岸集市的一段場景,畫中有200多個人物,還有河、橋、船、樹、房子、車馬等等,十分復雜。
為了弄清楚畫中每一個元素的特征,創(chuàng)作前,他特地跑到河南開封的清明上河圖景點,細心觀察一草一木。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8個多月后,麥稈畫《清明上河圖》誕生了,大到橋梁結構,小到水中波紋,幾乎都與原圖相差無幾。
熊國瑞說:“創(chuàng)作麥稈畫也會上癮,我要求自己的畫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下一幅一定要比上一幅更好,一個人對美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蹦壳?,麥稈畫已被列為金山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熊國瑞也被評為金山區(qū)麥稈畫傳人。
《周禮》言:“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其四者,然后可以為良?!本傻柠湺挳媽⒆匀粭l件與人工技藝完美結合,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哲學天人合一的思想。
【關鍵幀】
自然而樸實,
高雅而不奢。
熊國瑞的30年,
用麥稈作畫,用心承民俗。
(編輯:周杰)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