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上海來說,冬至是一個大家都很重視的民俗節(jié)日,老百姓對傳統(tǒng)的文化熱情不改,在風俗上有“冬至大如年”一說。
大眼妹先來說說,冬至到底是什么?
古時的冬至
舊時,大人家有拜冬大典,須往西門內萬壽宮拜牌。晚間設亭祭先,叫做“冬至亭”,祭畢,家人吃團圓飯,口宣吉語,故有“有得吃,冬至夜,嘸得吃,凍一夜”之說。
一般市民則冬至夜全家合聚歡宴,滿滿一大桌,邊吃邊聊,推杯簪影,其樂融融。親情、友情、愛情感情在杯簪之間聯絡和加深。一年的疙瘩矛盾不知不覺煙消云散,一年疏遠了的親情、淡漠了的友情再度被續(xù)上。
冬至吃什么?北方人:必須是餃子
冬至吃餃子相傳與著名醫(yī)學家張仲景有關。張仲景老年還鄉(xiāng)時,正逢大雪紛飛的冬天。街頭很多因戰(zhàn)亂流離失所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體,不少人耳朵都被凍爛了。張仲景看到這個情況,令人在南陽關東邊搭起了一個醫(yī)棚。讓弟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做餡,然后包成餃子,施舍給百姓。
每年的爭議,阿拉上海人冬至到底吃什么?
中國的節(jié)慶歷來離不開吃。阿拉上海寧到了冬至要吃什么呢?反正不是餃子啦!
今天,大眼妹發(fā)現了一件神奇的事情。早上,上海發(fā)布關于冬至的一張圖,讓不少人點贊!
原來,冬至的一張配圖是圓溜溜的湯圓,這正擊中了上海人的情感!
舊時上海,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鄙虾H嗽诙吝@一天習慣吃湯圓,來慶祝冬至的到來。用糯米粉做成面團,里面包上糖、肉、蘋果、豆沙、蘿卜絲等,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用肉塊壘于盤中祭祖。
“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征。
【冬至里,其他的食物】
大眼妹特地搜刮了一圈,冬至里除了湯圓,上海人還會吃些什么呢?也許有這些...
1.甜酒釀
甜酒釀為醪糟的一種,是常州著名特產,其以大米、玉米、粟等糧食作物為原料,用清水浸泡或煮熟,再蒸透后,撒上甜酒曲,淋少許涼水,攪拌均勻,放置在溫暖干燥處。夏季,l-2天即可成甜酒釀;冬天,約需3-5天即成甜酒釀。甜酒釀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
2.八寶飯
上海人冬至日還有吃八寶飯的習慣,這個是聽說來的,不知道準確不,不過吃赤豆糯米飯的風俗是有的,但是八寶飯是與赤豆糯米飯不一樣的。傳說,上古時候有一位共工氏,他的兒子不學無術,而且作惡多端,后來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還要變成疫鬼來禍害百姓,不過,此鬼最怕赤豆了,于是百姓紛紛在冬至這一天來煮赤豆飯吃,借以來驅鬼避邪,防災去病。
3.冰糖蹄髈
在過去,每到冬至前后,幾乎上海的每家每戶都會做一道冰糖蹄髈:蹄髈洗凈,加黑木耳、桂圓、紅棗、花生仁、蓮子等。文火燉制4、5個小時后,蹄髈酥爛,湯汁濃稠得可以粘嘴巴。都說這是大補的,喝完后,身體的確不覺得冷了。如今,各色蹄花遍地開花,很少有人會燉純正的甜蹄髈湯了,這種粘稠的滋味只能存在記憶之中了。
蹄髈吃完后,還可以再如法炮制一道。冰糖、黑木耳、桂圓、紅棗、花生仁、蓮子,這是個“萬能湯底”,同樣的熬法,把蹄髈換成羊肉或是老母雞,又是一道大補湯了!
4.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愛吃的人們才不管這些典故,只是知道羊肉溫補,肥美可口。蘇州有藏書,上海有崇明,崇明黑山羊的歷史久遠。與蘇州人相比,上海人吃羊肉喜歡帶皮的。蘇州人則不喜,他們更喜歡制成羊糕后食用?!柏i吃前,羊吃后”,羊的后腿是大部分瘦肉的所在。
近些年來,真真假假的藏書羊肉開滿了上海的大街小巷,炭火銅爐、電磁灶的火鍋店入駐了各大商場。吃羊肉成了種時尚,成了種上海冬天的態(tài)度,繼續(xù)撫慰著一到冬天就越發(fā)躁動的味蕾。
不過,無論吃什么,每當有民俗節(jié)日,最終的目的都是好的祝愿,希望大家平安幸福!
冬至禁忌
浙江紹興冬至日忌罵人、吵架,忌說不吉利的話。
浙江湖州冬至日忌諱老人和小孩子睡得晚,認為冬至這天晚上陰氣最重而老人小孩陽氣不足,必須要早睡避開,否則不利。
浙江杭州忌諱在冬至日掃地,當地人會在冬至前一晚清掃屋內外地面,稱為“掃隔年地”。
云南有些地方冬至日忌屠宰、忌戴孝之人進家門。
河南一帶則忌冬至不吃餃子,否則會凍掉耳朵,且對農事收獲不利。諺語說:“冬至不過冬(指不吃餃子),揚場沒正風?!?/p>
湖北一帶忌無雨。諺語說:“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意思是指來年天將大旱。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李怡 編輯:祝聞豪)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