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過去10年的發(fā)展,上海已經基本建成了國際金融中心。這10年,是總量一路攀升的10年,上海金融業(yè)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上了6個百分點,到18%,而這6個百分點,卻重構了整個金融行業(yè):外資持續(xù)涌入上海,多個國內“首家”落滬,機構類型愈發(fā)豐富多樣,實體經濟與金融的結合更加緊密。
位于上海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9月初正式對外資開放了期權交易權限,首批開放的是滬深300和中證1000期權,涵蓋了從超大盤到小盤的各種類型股票。外資交易權限的開通,也將重構國內衍生品市場格局。
外資投資權限的增加,只是金融雙向開放的一方面,持股比例限制的放開,則吸引了更多機構進入。國內第一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第一家合資理財公司、第一家合資基金投顧等等,全部都選擇落戶上海。
過去10年,在滬持牌金融機構數量增長至超1700家,隨著參與者數量和類型的增多,國內資本市場交易量逐年放大。金融市場交易額增長近5倍,達到2500多萬億人民幣,其中增長最快的,是證券交易,10年來躍升了8倍。
歷經這10年的拼搏奮進,上海已經成為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齊備的城市之一,已經成為中外資金融機構的重要集聚地,已經成為我國金融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先行區(qū)。上海金融改革開放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進展和標志性的成果。
交易量壯大的同時,資本市場仍在不斷自我革新。成立這三年,科創(chuàng)板總市值超過5.5萬億元,上市公司數量突破2000家。而這塊注冊制的試驗田,今年再次認領了新的任務。30多年來,中國A股市場一直都是競價交易,9月,證監(jiān)會首批批準了8家科創(chuàng)板做市商,有測算顯示,做市商制度正式試點后,科創(chuàng)板總交易量預計將提高10%。
資本市場蓬勃擴張的基礎,是實體經濟的健康發(fā)展。過去10年,上海地區(qū)生產總值連續(xù)跨過3萬億元、4萬億元兩個大臺階,去年位列全球城市第4。經濟與金融,共生共榮。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