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主演張軍采訪視頻
一年前,張軍曾經(jīng)在個人公眾號里自述,“《春江花月夜》是在這個時代里昆曲最好的樣子”。如今看來,依然如此。當舞臺灑下花瓣,一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反復吟唱,三個小時愛戀癡狂,時空穿梭,往來于狹窄的生死甬道,積累的情緒呼之欲出,升騰到沸點。劇終謝幕時,觀眾全場起立,掌聲雷動。很難想象,這一幕會發(fā)生在昆曲演出中。
“恭喜,成功了!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毖莩鼋Y(jié)束后,張軍在后臺和導演李小平擁抱慶祝。后臺擠滿了前來道賀的人,劇中飾演曹娥的張冉還來不及卸妝,就拿著一束花一溜小跑地進了化妝間,向張軍畢恭畢敬地鞠了一躬,“謝謝師哥!”。出生于1990年的張冉是張軍昆曲藝術(shù)中心的青年演員,六年前,張冉在實景園林昆曲《牡丹亭》和張軍搭檔,出演杜麗娘七年,共220場,被譚盾贊揚是“合作過的最年輕最有潛力的杜麗娘”。
實景園林版《牡丹亭》
從上海昆劇團副團長的崗位上辭職,成立張軍昆曲藝術(shù)中心后的五年里,張軍做了一臺朱家角的實景園林版《牡丹亭》,創(chuàng)造了一種全新的昆曲音樂形式“水墨新調(diào)”。月初,園林版《牡丹亭》在朱家角以場場滿座的方式告別了第七個演季,并將在明年受邀參加莫斯科契訶夫國際戲劇節(jié)。在當個體戶的第六年,他在這個國家院團高度壟斷資源的行業(yè)里,拋出了他的原創(chuàng)大戲《春江花月夜》,被認為是“多年積累的爆發(fā),是向體制內(nèi)院團的無言挑戰(zhàn)?!备審堒姼械津湴恋氖?,這部戲曲原創(chuàng)大制作不僅創(chuàng)造了市場奇跡,制作成本目前也已經(jīng)全部收回。
《春江花月夜》導演李小平采訪視頻
去年,《春江花月夜》邀請了中國臺灣國光劇團導演李小平及云門舞美班底合作。張軍掛帥飾演唐代詩人張若虛,京劇名宿關(guān)棟天飾演狂草書圣張旭,江南名丑李鴻良飾演淮南王劉安,北方昆曲劇院一級演員魏春榮魏和京劇名伶史依弘分飾張若虛魂牽夢縈的少女辛夷和地府修行五百年的鬼仙曹娥。全劇33個曲牌、35段唱腔全部經(jīng)過蔡正仁和張洵澎等老藝術(shù)家認證。一個民間的團隊,要把這么多大牌的創(chuàng)作者拉到一起,還牽涉到兩岸的體制內(nèi)外,實屬不易。
今年,《春江花月夜》以全新的舞美設(shè)計和演出陣容再次回到大劇院的舞臺,兩位新加盟的女主角是上海昆劇團國家一級演員余彬和上海張軍昆曲藝術(shù)中心的優(yōu)秀青年演員張冉。新版的舞美設(shè)計師王歡,則是首位畢業(yè)于英國皇家戲劇學院導演系的華人碩士。去年有爭議的古橋與寫實場景,今年替換成了全新的寫意舞美,用白色軟管在視覺上將時間概念剝離出來,呈現(xiàn)出故事中天、地、人的三重空間,通過組合線條營造出多座抽象的橋,體現(xiàn)中國文化中橋所承載的暫時過渡和渡過的意境。由舞臺的延伸、鏡面的倒影等手法制作出一個懸而未決的空間,以達到時間已不存在此的空間,永遠停留的永恒之感。整個舞臺為一彎四分之一的漣漪,借白沙隱喻人間的庭院,以詩稿強調(diào)肉身與靈的脫離,舞美設(shè)計王歡說,“將藍色燈光打在詩稿的碎片上,猶如浸入水中的詩稿,寄托了尚在人間的張旭對已故的張若虛的一種情誼,亦是在陰間的張若虛與人間的一種鏈接。”
《春江花月夜》中,張軍扮演的張若虛歷經(jīng)生死,始終活在27歲,與16歲、26歲和66歲時的女主角辛夷三次相逢,由此感懷時間,面對蒼茫宇宙寫下長詩。最早聽張軍說起這個戲,已是三四年前。這部出自80后女編劇羅周之手,在全國青年劇作家研修班上作為講評的劇本,被著名劇作家羅懷臻一眼看中,推薦給張軍。羅周自述,史載張若虛之生平,只有寥寥數(shù)筆,這恰恰給創(chuàng)作者以想象的空間。她想象他,為著那求之不得之事顛倒衣裳、若癡若狂……然后,所有的癡狂從他身上靜靜脫落,歸結(jié)為一輪明月高照?!拔覍懙牟还馐菒矍?,而是在放縱狂悖的幻想,試圖追索這首詩的誕生?!?br/>
當時,編劇羅周的《春江花月夜》劇本創(chuàng)作完成后賣給了別的劇團,后來該劇合約過期,張軍最終才爭取到了這一劇本。“像《春江花月夜》這樣的唐詩,我們用昆曲曲牌體的音樂方式把他表現(xiàn)出來,它是如何由文字變成音樂的,這些都是昆曲本體的藝術(shù)?!睆堒娪绕湓谝馀_詞格律、平仄、表述方式必須遵循昆曲延續(xù)數(shù)百年曲牌體傳統(tǒng),“昆曲在今天想要做一個新編的戲,恰恰里面一定要有非常舊的傳統(tǒng)。要去做昆曲的當代表達,首先要向傳統(tǒng)來學習。1998年的《牡丹亭》到現(xiàn)在會成為經(jīng)典,不僅僅是因為在當時它很紅。在四百多年的時間里它一直不斷的反復地被很多不同的藝術(shù)家在演繹,這個過程對昆曲來講尤其重要。而我們正是要讓一個新編的昆曲在不斷的演出中,在和觀眾的分享和交流中,去發(fā)現(xiàn)更好的表達方式?!?br/>
這些年,張軍默默培育著自己的市場?!洞航ㄔ乱埂非昂蠡I備三年,每個環(huán)節(jié),個中艱難,只有張軍自知。他頻頻參加各種沙龍與推介活動,面向各種人群普及昆劇知識。他把昆劇帶到了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帶到了法國外交部長的古堡官邸……按張軍自己的話說,面向年輕人的昆曲普及講座他就堅持了十八年,僅僅是《春江花月夜》這一出戲就已經(jīng)做了三四十場的導賞。導演李小平說,《春江花月夜》去年首演前,張軍挨家挨戶地去拜訪,“面對所有的普羅大眾,近距離地向你講解,啟動你對這個戲的審美閱讀,關(guān)于這個故事以及昆曲的審美,內(nèi)容和情感上的當代意識,破除了觀眾對于這個劇種古舊感的認識局限。等觀眾來到劇場的時候,他的審美就是二度的發(fā)酵?!?br/>
《我,哈姆雷特》劇照
演出后的第二天晚上,張軍在完成一個宣傳活動后又趕赴復旦新聞學院做講座,講座名為《當代昆曲的全球傳播》。緊接著,《春江花月夜》會在南京、蘇州、重慶、香港等六個城市巡回演出十場。下個月,張軍將帶著他在藝術(shù)節(jié)期間上演的當代昆曲《我,哈姆雷特》在倫敦的南岸藝術(shù)中心做“改變中的中國”的開幕演出,在舞臺上一人挑戰(zhàn)四個角色,用中英雙語演繹湯顯祖與莎翁世界的生死觀。張軍說,“要做一個好的表演者,一個好的傳承者,首先要做一個好的傳播者。在今天的語境下,我想告訴大家該怎么欣賞昆曲,又該如何走進藝術(shù)。不僅僅是大家在看這個戲的時候感覺到美的存在,而且是為傳統(tǒng)中國藝術(shù)在當代的表達感到驚嘆和驕傲。”
(編輯:張夢迪)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