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是一個國家的主權,無論是在戰(zhàn)場還是在平常百姓生活中,氣象都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薄袊F(xiàn)代氣象學奠基人竺可楨
在上海,就有這樣一個“氣象之家”,一家三代堅守上海氣象測報,風雨無阻,他們也見證了這70年上海氣象從無到有,從落后到追趕,氣象科技蓬勃發(fā)展的全部歷史。
父親姚云祥:守護新中國氣象事業(yè)
自1872年法國傳教士高龍鞶在上海徐家匯創(chuàng)建觀象臺、并在觀測日志上記下第一筆記錄開始,無論是戰(zhàn)火紛飛,還是和平發(fā)展,上海的氣象觀測在這近150年里從未中斷過。
姚云祥,就是從徐家匯觀象臺走出來的第一批中國氣象人。1912年4月,他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靠著親友的接濟念了六年書。1930年,在松江天主教神父徐川生推薦下,剛滿16歲的姚云祥獨自前往徐家匯觀象臺,跟隨著名的意大利籍氣象專家龍相齊神父學習氣象觀測和天氣預報知識。
當時,徐家匯觀象臺的氣象書籍多為法文所著,姚云祥克服困難,自學了法語。很難想象,在今天極為普通的天氣預報,在那時卻只能由外國人發(fā)布。
姚德君說,“父親當時在那邊學的時候,都是外國人,他說我一定要長中國人的志氣,要學會,我們中國人也能掌握氣象知識?!?/p>
1949年4月底,曾有一位中共地下黨員找到姚云祥,要他想盡一切辦法,克服一切困難,保護好外灘信號臺,讓它毫發(fā)無損地回到人民手中。
上海解放前夕,姚云祥成為外灘信號塔唯一堅守的員工。他連續(xù)值守一個多月,冒著被敵機轟炸和被特務破壞的危險,看護儀器、設備,搶救保存各種氣象數(shù)據(jù),直到1949年5月31日信號塔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
上海解放后,姚云祥為接管氣象臺的解放軍戰(zhàn)士授課,手把手地教繪制氣象圖,傳授氣象知識,還熱心教戰(zhàn)士學外語。當年7月25日,他帶領團隊,充分利用保存下來的氣象資料,對強臺風作出了準確預報,使海上船只無一損失,得到陳毅市長的高度贊揚。
1950年3月,姚云祥被華東軍區(qū)空軍司令部任命為上海氣象臺預報組組長,期間榮獲三等功。1953年,他受命帶隊去龍華機場組建民航氣象臺,負責上海至北京、重慶、廣州等航線的航空氣象預報任務,由于成績突出,又被授予三等功。
女兒姚德君:30年 唯有“認真”兩字
受姚云祥的影響,女兒姚德君也走上了氣象觀測之路。姚德君說,她現(xiàn)在還會常常做夢,夢見自己漏報了數(shù)據(jù),夢見自己找不到氣象記錄紙,然后就醒了。
作為家里的第二代氣象人,姚德君從1979年進入金山氣象局工作到2009年退休,從事地面觀測30年,中國氣象局曾多次授予她“質(zhì)量優(yōu)秀測報員”稱號,表彰她在測報工作中“連續(xù)250班無錯情”。
這樣的嚴謹和認真,并非在一朝一夕。父親姚云祥退休前在金山氣象局任職,當時家中子女可以接替父親的工作,姚德君的年齡正合適,成為父親氣象工作的“接班人”。
姚德君說,她剛進金山氣象站的時候,父親還沒有退休。第一次做氣象月報她遇到了一個難題:一張風的統(tǒng)計表里數(shù)據(jù)總是差了0.1,怎么演算都找不到原因。“正好到吃飯的時間了,同事叫我快吃飯去,我剛想走,他不讓我去,他說你給我好好查一查,把它改正過來,在氣象記錄上,絕對不能差0.1,小數(shù)點都不能差。終于查到原因后,他跟我說你看到嗎,只要認真,一定會做得好的。這一次教訓,給我印象真的很深?!?/p>
從此,“認真”成為姚德君的工作準則,這也是姚云祥傳給她的寶貴財富。為了保證氣象數(shù)據(jù)的完整性,在工作的30年中,姚德君從來都是風雨無阻,甚至曾冒著被雷電擊中的危險外出觀測。
“到了傍晚的時候,四面打雷,四處那個雷是著地的,電一閃一閃,一波跟著一波,值班就一個人,那個時候我真的緊張,怎么辦,怎么辦,哪有怎么辦,必須出去,你不能讓數(shù)據(jù)漏報,觀測場就是戰(zhàn)場,你死也要死在觀測場上,我前前后后一個人,腦子理清楚,該做什么觀測好回來,規(guī)定時間,一字不差3分鐘,規(guī)定時間內(nèi)全部發(fā)出?!币Φ戮f,這件事情發(fā)生的時候,父親已經(jīng)去世幾年了,如果他知道自己的女兒能這樣做,一定會為她驕傲。
外孫女胡艷:接棒外公和母親,成為新時代的氣象人
這張5歲的胡艷照片背后,外公姚云祥用工整的筆跡寫道:“胡艷,長大成為有用之材,成為國家模范?!?/p>
姚云祥去世已經(jīng)25年了,他或許不會想到,自己氣象事業(yè)開始的原點,如今是外孫女胡艷工作的地方。
2006年,胡艷從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畢業(yè),隨后就進入了閔行氣象局工作,2年前,她被調(diào)入上海市生態(tài)氣象和衛(wèi)星遙感中心,開始從事城市氣象研究。
而這顆氣象的種子,胡艷說,是在金山朱涇鎮(zhèn)那個簡陋的氣象站里埋下的。
當年,氣象站往往設在偏僻的地方,姚德君自己一個人帶著女兒,騎著二八大杠,將3、4歲的女兒放在自行車前杠上,買豆腐排隊,旁人說,這么小的小孩就不要帶出來了。天剛亮,5點鐘左右,那個時候還有豆腐票,“家里沒人帶啊,只好帶出來,自己買菜自己燒飯,觀測值班,都是一個人?!?/p>
晚上姚德君一個人出去觀測,胡艷就在樓上值班室,姚德君回憶,“我正忙著記錄,突然聽到,媽媽,你在干什么?我說我在觀測,我觀測完再和你說,觀測的時候很緊張,因為3分鐘內(nèi),觀測的數(shù)據(jù)要通過電報發(fā)出去。天氣觀測有100個電碼,根據(jù)當時的天氣情況,云啊,能見度啊, 58460,是金山的編碼,所有的電碼發(fā)出去之前,都會報58460?!?/p>
這個金山的發(fā)報編碼“58460”,就像是一個密碼,鎖在了胡艷的心中。胡艷說,“從外公到母親,這就是我們家的氣象事業(yè)“家庭接力棒”,歷經(jīng)70年,每一代人都在盡力跑好自己的這一棒。在胡艷心中,外公和媽媽對氣象事業(yè)的無限熱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為自己的氣象人生航程,點亮了一盞又一盞的指路明燈。
這些年來,上海氣象科技迅猛發(fā)展——衛(wèi)星、雷達、自動儀器,這些先進裝備的加入,織就了一張科技觀測氣象的大網(wǎng),這些已遠非當年姚云祥時代的人眼觀測所能比。一家三代人的氣象事業(yè),在不同的年代追逐不同的夢,唯不變的,是他們對氣象共同的熱愛和執(zhí)著。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朱亦敏 瞿軼羿 編輯:朱佳偉)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