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巍巍雄山,茫茫雪域。
千百年來,漢藏人民只能依靠人背畜馱,跋涉于這片天地之間,這是人類最艱難的苦旅。直到被譽為人類鐵路建設史上最大奇跡的青藏鐵路的建成,才徹底改寫了這一歷史。從此,高原不再閉塞,人民安居樂業(yè),雪域處處歡歌。
具有時代意義的
現(xiàn)實題材民族舞劇
2018年“七一”期間,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暨青藏鐵路建成通車12周年,國家大劇院隆重推出以青藏鐵路建設為創(chuàng)作背景的現(xiàn)實題材舞劇《天路》。該劇由著名藝術家王舸、羅斌、印青、楊帆等聯(lián)袂打造,由活躍在中國舞劇舞臺的優(yōu)秀青年演員黎星、馮敬雅、拉巴扎西等傾情演繹。
舞劇《天路》緊扣時代脈搏,圍繞改革開放重點工程“青藏鐵路”的修建歷程及其成果,為當代舞劇創(chuàng)作題材帶來一股新風。將青藏鐵路興建、停建、復建的現(xiàn)實歷程與西藏地區(qū)人民精神之路的訴求作為舞劇的兩條線索,著力展現(xiàn)一個“筑路”與“心路”交織前行的故事。通過塑造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反映特定年代的群體精神,通過微觀敘事折射宏大主題。
舞劇圍繞漢藏民族團結(jié)、軍民魚水情深的主題,講述了三代人“不忘初心”堅守筑路的動人故事,以真摯動人的現(xiàn)實題材還原了青藏鐵路建設過程中的民族情、戰(zhàn)友情、姐弟情、母子情,再現(xiàn)了雪域高原上鐵道兵執(zhí)著堅守的筑路歲月。
故事發(fā)生在2001年,青藏鐵路某隧道。推土機、鉆探機、吊車等大型機械設備從遠方的地平線處緩緩駛來,轟鳴聲中,一群鐵路人來到山下,為新隧道破土。
經(jīng)過一片亂石堆時,鐵路人意外的遇見了一位中年的藏族婦女(央金)和他的弟弟(索朗)。他們手捧酥油燈,向石堆和地面一把把撒著青稞,仿佛在祭奠著什么。
見鐵路人到來,索朗莫名地激動起來,喊著鐵路人聽不懂的藏語,沖過來攔在他們面前,阻止他們進入石堆。央金放下青稞,柔聲把索朗叫到自己面前,輕輕地擦拭著手中由于常年撫摸而光可鑒人的酥油燈。
回到姐姐身邊的索朗安靜下來,拿起掛在胸前的一把小口琴吹奏起來。他吹奏的卻不是樂曲,而仿佛是火車行進的聲音,“嗚…嗚...嗚”。央金平靜而深情的凝望著四周散落的亂石堆,用她低沉而滄桑的嗓音,喃喃的說著什么。伴隨著她的講述,所有人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
舞劇《天路》緊密圍繞民族團結(jié)、軍民情深的主題立意。全劇的主題思想提煉為:弘揚天路精神,鑄就希望之魂。勾勒漢藏同心,陶冶民族團結(jié)。結(jié)構(gòu)自由和諧,時空任意跳躍。現(xiàn)實題材創(chuàng)作,探索舞劇新境。
歷時三年,潛心打磨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歷經(jīng)三年積淀,十余次專家研討會,六輪45場精彩演出,舞劇《天路》在不斷打磨修改中精益求精、至臻完善。從舞劇結(jié)構(gòu)、舞段設計、服裝造型、道具燈光、舞臺多媒體方面,《天路》全面做出提升修改,為打磨高峰作品、推舉現(xiàn)實題材作品做出充分努力。
為了讓全劇故事更加完整,讓觀眾有充分的臨場感,除了再現(xiàn)“春種”“相遇”“擁軍”“情愫”等經(jīng)典舞段,舞劇上半場末尾,新增眾志成城的筑路段落,將舞蹈編排與舞美實景相結(jié)合,近4米高的木架實景、掉落的瑪尼石,配合演員的舞蹈動作營造出逼真的隧道筑路效果,讓觀眾切身體會到筑路隧道下的重重艱險,感受到筑路人的不易與艱辛。
下半場新增“打墻舞”,源于藏民修筑房屋時“打阿嘎”的傳統(tǒng)技法,在節(jié)奏鮮明的勞動號子下,演員們手持一人多高的木夯反復擊打地面,以協(xié)助鐵道兵完成建設中打墻夯地的艱巨任務,氣勢磅礴、剛勁有力,充分體現(xiàn)漢藏一家、攻堅筑路的深厚情誼。
本劇為第十六屆“文華大獎”參評劇目。
(舞劇《天路》現(xiàn)場劇照攝影:王小京、牛小北)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