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紅區(qū)》
5月21日22:00,東方衛(wèi)視
5月21日22:30,騰訊視頻 愛奇藝 B站
5月26日,紀實人文頻道
我們之前拍攝過《人間世》,在《人間世》第二季宣發(fā)時,我寫了一段話:
“我們寓居其中的身體才是生活最終極的平等。而醫(yī)生的高貴也許正在于此,他們關心的永遠是我們最純粹的身體,他們捍衛(wèi)著我們最終極的平等?!?br/>
進入武漢紅區(qū)后,拍得故事愈多,我就越明白,醫(yī)生、護士,他們的高貴來自哪里。
第一個故事,關于眼睛。
護士印正說,剛來武漢的那幾天,每天都有人病故,有時候,一天會死亡好幾個。有一天,病房里有3個病人都快不行了,大家都忙著搶救。印正負責的一位老人卻在這時,發(fā)脾氣,不配合治療,她把自己的鼻飼管都扯掉了。印正著急去其它病房幫忙,她對老人發(fā)了火,說:“你這樣對得起我們的付出嗎?”印正的聲音很大,大到連她自己都覺得吃驚。
這名老人的眼睛不大,但眼珠黑黝黝的。印正說,老人就這么看著她,像是愣住了。老人哭了。兩個黑黝黝的眼眶不停往外冒水。過了一會兒,老人把鼻飼管自己插上了。
那個眼睛,印正說她會記得一輩子。因為,不久這名老人出院了。還是那雙黑黝黝的眼睛,對著印正笑了。
沒有什么比不能呼吸更難受的了,也沒有誰能理解一名八十多歲老人尋死的決心。因為看不到希望,因為痛苦,一名老人拒絕吃藥,拒絕飲食,自己扯掉了深靜脈,一心想離開這個世界。這或許是一道倫理難題,但身邊的醫(yī)護人員還是無法眼看著她滑向深淵。
我去病房的那天,這名老人仍然在抗拒救治,她閉著眼睛,護士怎么喂飯她都不理睬。我就聽著護士不停地勸,一遍遍“奶奶、奶奶”地叫著。
這名上海的護士叫俞英。她每次只能在艙里呆4個小時。這4個小時,她一刻都沒有閑著。她平日應該力氣不大,但是在艙里,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她要獨自扳起老人擦身、涂藥、喂飯。老人不吃不喝,這對俞英來說最難接受。她急了,實在沒辦法,她一遍遍地給老人家屬電話。
電話終于通了,她連忙跑過去放在奶奶耳邊。在床邊,我聽不懂家屬和老人的武漢話,但我能聽到護士俞英呼哧呼哧的喘氣聲。她就站在床邊,一動不動,10分鐘的時間維持一個姿勢,像個雕塑。
親人的電話掛了,老人終于開口吃飯。俞英喂飯時,我看到老人的手緊緊握著俞英。
萍水相逢的情意,這個時候,特別珍貴。
在同濟醫(yī)院光谷院區(qū),我跟著華山醫(yī)院的陳澍醫(yī)生查房。他最頭疼的一個病人是12床,81歲。12床的新冠肺炎已經(jīng)得到控制,但是他的右腿因為糖尿病可能保不住了。
陳澍掀開12床的被子,我看到那條腿從腹股溝位置一直到腳趾,全部是黑死的狀態(tài)。陳澍說,這是壞疽,已經(jīng)開始有滲出。隔著層層的防護,我已經(jīng)可以聞到一股臭味。老人已經(jīng)深度鎮(zhèn)定了二十幾天,他插著管,在呼吸機的幫助下,有節(jié)奏地呼吸。他什么都不知道,感覺不到痛苦,更不清楚他現(xiàn)在面臨的生死危局。
陳澍說,這條腿如果不馬上截肢,接下來會導致膿毒血癥,12床必死無疑。陳澍說得斬釘截鐵,我聽得心驚肉跳??墒牵驗橐咔?,光谷院區(qū)根本沒有隔離的手術室條件,無法手術。更何況,一名81歲的老人做整條腿的截肢,極大可能會死在手術臺上,沒有醫(yī)生敢去冒這個風險。
12床再拖下去,是死亡。手術又沒有條件。陳澍查完房,我看到他一個人靜靜坐在休息室的床上,閉著眼睛,呆了好久。對于外界來說,武漢一個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可能只是一個難以避免的數(shù)字,但是對于醫(yī)生來說,不論身在何處,他們的眼里永遠是下一位等待他療救的病人,是又一雙黑黝黝的眼睛,懷著渴望或是痛苦。
陳澍和家屬溝通了好多次,家屬說,我們聽醫(yī)生的。疫情之下,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處于這種情況,家屬已經(jīng)做好了心理準備?;靥鞜o力了。
可是,上海的醫(yī)生還不想放棄。陳澍還在想辦法,還在尋找合適的手術室,想給老人做截肢手術。因為已經(jīng)拖不起了,一旦過了手術窗口期,一絲一毫希望都沒有了。
3月14日早上七點鐘,我收到了陳澍發(fā)的一條語音,他說告訴我,有家醫(yī)院具備手術室條件,可以做手術了。我立馬沖到了醫(yī)院,我問陳澍:“你不是說即使可以手術,也沒有醫(yī)生敢接嗎?”陳澍說:“總有醫(yī)生會去擔責任,會去冒風險的?!?br/>
當天,12床從同濟醫(yī)院光谷院區(qū)轉移到了中法院區(qū)。一路三十多公里,救護車只用了四十分鐘。我陪著上海的轉運醫(yī)生體會到了什么叫生死時速。我們六七個人推著老人的床,把老人送到ICU等待手術。
中間,我拍了這樣的一張照片,夕陽下,上海的醫(yī)生、武漢的醫(yī)生,兩種顏色的防護服,一起推著12床向前走,大家彼此并不相識,但大家步調一致,甚至不需要言語,這份默契源自對生命的尊重,讓人覺得好美。
祝12床好運!
這個故事我原本以為是這樣結尾的。但是,兩天后,我又收到了通知,12床當天要手術,主刀就是華山醫(yī)院的領隊馬昕,是他接下了這個挑戰(zhàn)最大的手術。
那天的手術持續(xù)了近三個小時。馬昕穿著隔離服,在極度缺氧的狀態(tài)下完成了。這應該是他最特殊的一次手術,那天他的隔離服全部濕透。手術一結束,他立馬跑了出去。第二天我們才知道,口罩里的汗水已經(jīng)多到讓他快要窒息。
12床仍在恢復。我見證了整個過程,見證了所有人的努力后,忽然想起了陳澍那天說的“總有醫(yī)生會去擔責任”,明白了他說這話的底氣。
人們贊美醫(yī)生是“逆行者”,是英雄。這次疫情中,網(wǎng)友們喜歡引用基辛格《論中國》中的一句話來贊美英雄的付出,這句話是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傻降资裁词怯⑿??其實中國人不相信那個最勇敢的超級英雄,那個穿紅色內褲拯救人類的超人。
致敬
對于中國人而言,我們更愿意相信每一個平凡家庭、平凡崗位上的個人,在他世俗倫常的義務中,恪盡職守、寬容仁愛;有承擔責任的勇氣,有對眾生萬物一視同仁的愛,這才是中國人心中的理想人格。
瘟疫之下,我和我的團隊這次去紀錄的不是超級英雄,而是一個個平凡的中國人,他們也是父親母親,也是兒子女兒。但他們立志從醫(yī),所以他們盡職逆行。而我們新聞工作者的職責,就是去記錄下他們拯救生命的勇氣,也記錄下他們力不從心時的無奈和離家背井時的脆弱。
一場瘟疫暴露了許多我們當前存在的問題,但也讓我們愈加清晰了我們的力量來自哪里。我們的力量不是來自超級英雄,而是來自勇敢承擔起自己責任的平凡的人。
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時候說:“學醫(yī)救不了中國人”,但我想說的是,在這場疫情之下,正是紅區(qū)內千千萬萬的醫(yī)務工作者和紅區(qū)外每一個忠誠而善良的普通人,以他們血液里的良知和勇氣保護了我們的家園,保護了中國人。
5月21日,22點,東方衛(wèi)視,紀錄片《人間世·抗疫特別節(jié)目》第一集,與你相見
第一集《紅區(qū)》海報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