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展開"能源外交",四處"找氣" ,結果歐佩克卻只同意增產(chǎn)10萬桶/天,到底是為什么?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沈丁立、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海洋研究中心主任張耀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在《環(huán)球交叉點》節(jié)目中說:
沈丁立:拜登總統(tǒng)去沙特阿拉伯,低下他高貴的頭,少講一些意識形態(tài),給沙特一點面子,沙特也會答應,一段時間里增產(chǎn)石油100萬噸,可能比較有限。因為他們整個的產(chǎn)油能力不夠,盡管他們的儲油量是非常大。所以美國也不會逼他們完全取代俄羅斯,但它們不可能一點點忙也不幫,也不愿意完全得罪俄羅斯。因為它們也要通過俄羅斯,發(fā)生全方位的戰(zhàn)略關系,憑什么把賭注完全押在美國?所以他們也會多頭下注。
張耀:就像丁立老師講的,一個是能力問題,一個是意愿問題。從能力問題講,所有的石油富裕國家,都不是技術非常發(fā)達的國家,它們本身在開采石油的技術上對西方是有依賴的。所以你要讓它們在短時間里面,大規(guī)模擴張開采能力,它們也沒這個能力。
崔洪建:從沙特來說,它是利用它的能源地位,打開卡舒吉事件以后,一定程度上受限制的外交空間,在歐洲、俄羅斯、美國,這三方之間找到一個平衡,現(xiàn)在這個是中東方面,歐佩克國家的主要考慮,所以怎么找平衡?一方面要和美國做交易,比如說卡舒吉事件以后,怎么樣去修復沙特包括中東國家和美國的關系,同時還要利用這個機會,對俄羅斯施加一些影響。換句話說,削弱或者說規(guī)范俄羅斯今后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的這樣一些行為,來確保歐佩克今后在國際能源定價上占有主導地位。同時還要利用歐洲現(xiàn)在的需求,從歐洲拿到一些它們想要的東西。所以一方面我們看到,有增產(chǎn)的意向,但同時又不會大量增產(chǎn),這個是中東歐佩克國家,在目前這樣一種復雜的博弈環(huán)境下,深思熟慮以后做出的決定。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