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是今年全國兩會的高頻詞,政府工作報告也將“大力推進現(xiàn)代化產業(yè)體系建設,加快發(fā)展新質生產力”列為2024年十大工作任務之首。那么,新質生產力的“新”到底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它如何為高質量發(fā)展賦能的?要進一步發(fā)展新質生產力,又有哪些抓手?東方衛(wèi)視《今晚》兩會特別報道《問政中國》,邀請中國城市和小城鎮(zhèn)改革發(fā)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姜江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光電研究院院長褚君浩,一起探討。
隨著國與國之間科技競爭形勢有所惡化,我們越來越多地面臨著科技交流受限,關鍵材料、技術被鉗制的情況。很多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在國際科技交流合作中,如何處理好開放合作與安全自主之間的關系。
褚君浩認為,當前我們一方面要努力改善國際交流,一方面必須加強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科技要靠自己能夠做出來”。
在褚君浩看來,當前我們在國際技術合作中確實遭遇了不少波折,但不能有畏難思想。他談到,上世紀70年代,我國也面臨國際社會在關鍵技術上對我們“卡脖子”的情況,但是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依靠自立自強,在紅外技術這個敏感領域攻堅克難,從基礎規(guī)律的研究到技術水平再到空間應用,一步步實現(xiàn)了自主可控,類似例子不勝枚舉,“關鍵還要把人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出來”。
編輯: | 方菲菲 黃艷琳 |
責編: | 李瑤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