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點點熱起來了,在上海有一樣小吃如果時下不抓緊吃,到秋天想吃就難了,那就是冷面 。
一般6月中下旬起,滬上老字號和小吃店里,總會開出一個冷面專柜,里面開足冷氣保持低溫,用玻璃全封閉,從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冷面,現(xiàn)吃現(xiàn)拌的調(diào)料,以及誘人的花色澆頭——簡單、方便、不貴、清爽,是上海冷面最打動味蕾的地方。
說起冷面,韓國有“韓國冷面”,日本有“蕎麥面”,到了中國北方也有“涼面”,那么,上海冷面是誰先發(fā)明的呢?
“四如春點心店”,是也!
老底子,四如春在瑞金路一路15號、靠近延安中路這里。點心店建于1929年,經(jīng)營徽幫湯團、餛飩面食。湯團餡佳,加工精細,尤以芝麻湯團花紋細巧、甜香糯俱佳聞名。
對筆者而言,這里就是童年。
因為住在延安中路的汾陽坊,離“四如春”就一條馬路的距離,每個禮拜,爹爹姆媽帶我去那里“開趟葷”,便是最開心的事了,天熱排隊買冷面,加塊大排,已經(jīng)是“滿足、滿腹”了。
后因延安路高架工程,老店被拆除,也沒有在原址重建;如今,“四如春點心店”已改名“四如春食府”,幾經(jīng)搬遷后落戶到了普陀區(qū)石泉路、鎮(zhèn)坪路附近,繼續(xù)做著冷面和點心生意。
在“四如春”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上海冷面的制法,都是將面條煮熟后,用冷水沖涼而成。
1949年后,衛(wèi)生部門因冷面用生水沖涼而予以禁售。據(jù)上海市地方志記載,上世紀50年代,“四如春點心店”首創(chuàng)了 “蒸拌面”,也就是將面條先蒸后煮,再用冷風吹涼的辦法加工冷面,不僅獲得成功,還被廣泛沿用至今。
因此,“四如春”才是新中國第一家,允許賣“上海冷面”的點心店。
上海冷面講究很多,最講究的還是面條。
用的是蛋黃面,也就是加了蛋呈淡黃色的寬面,不過如豆芽般粗細,面寬似韭葉,而且很薄。光薄還不行,一定要有彈性,吃口要松。
上海烹飪協(xié)會理事張鈞幾十年前學(xué)藝時,練習(xí)的基本功就是做冷面。他說:
“按上海冷面最正統(tǒng)的方法,先把生面條隔水上竹籠蒸20分鐘,這樣等面條熟了,根根飽滿,韌勁十足?,F(xiàn)在也有的飯店是先蒸五六分鐘,再下鍋煮熟,但不能煮過頭,否則就沒了嚼勁?!?/p>
將蒸熟的熱面條冷卻,同樣有學(xué)問——放在風扇下吹涼個十來分鐘,再用少許油鹽拌開,直至面條根根分離,沒有粘連。
上海冷面的精華,除了面,還在于調(diào)料。
調(diào)料是決定冷面成敗的重要一步,傳統(tǒng)的三步驟——倒上油(芝麻油)、拌上醬(花生醬)、淋上醋。最必不可少的就是花生醬和醋,這兩者的調(diào)配比例,最終決定了一盤冷面的口感高下。
這里面的“竅開”是這樣的:
花生醬的作用主要是滑爽,最好不要選擇顆粒型的花生醬,反而會影響口感...
芝麻醬的作用是提香,加一勺香氣四溢...
放好后,加冷開水調(diào)勻,不能稀也不能厚,要調(diào)到醬汁剛剛好能粘在面條上的程度,入口既感覺到它的存在,又不會在喉嚨噎住。
冷面若沒有醋,便不能稱為上海冷面,而且這醋非米醋不可,陳醋、香醋、鎮(zhèn)江醋之類一概不行,味道會不正。
醋的比例也要剛剛好,少了味道不夠,多了則會過酸。當然,還有醬油,要用生抽;有些人還喜歡放點辣油,這就得根據(jù)個人口味了。
“澆頭”,上海冷面最個性化的表現(xiàn)方式。
銀芽三絲、素什錦、辣醬、四喜烤麩、鱔絲、大排等五花八門的澆頭,各有各愛,但基本上都是代表著地地道道的本幫風味小菜。
而在很多本地老吃客看來,冷面有兩種澆頭是必備的,一種是銀芽三絲,另一種辣醬。
銀芽三絲澆頭,用的是茭白絲、青椒絲和肉絲,辣醬澆頭則是用豆腐干、黃豆、洋山芋丁和肉丁,加上辣醬炒出來——大部分老食客至今固執(zhí)地認為,最正宗的搭檔還是綠豆芽、三絲澆頭,倘若換了,總覺得哪兒不對勁。
除了澆頭外,吃冷面還要配碗湯。一般店家都會附贈一碗飄著蛋皮、蝦皮的清湯,講究點的吃客,則會點一碗咖喱牛肉湯、雞鴨血湯、或油豆腐線粉湯。
還有一種更老上海的吃法,就是用赤豆刨冰搭配冷面。童年的記憶力,四如春點心店“冷面車間”的玻璃上,“冷面”和“刨冰”的字樣,總是放在一起的廣告標語,如果你足夠細心,就會發(fā)現(xiàn),至今依然有不少點心店保留了這一傳統(tǒng)。
本文節(jié)選自解放日報(2014年)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