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以前,國外影片進入中國都會加一幅字幕“譯制片”,而且都需要配音才能播映。但現(xiàn)在看譯制片的人卻越來越少,人們更樂意看原版片。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上海電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石川來說說譯制片的前世今生。
我們前幾天紅的《摔跤吧!爸爸》說這個印度電影還挺好看的。實際上50年代就不斷有印度電影進來,那個叫《兩畝地》也是在中國很轟動。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有《流浪者》也是印度電影,其實也都和《摔跤吧!爸爸》一樣,都是印度最杰出的電影。當然也有包括一些西方國家,像美國的電影,歐洲的電影一直在中國都有放。這個文化交流的需要就誕生了上海譯制片廠,那個聲音聽起來我們好親切,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但是到90年代之后,新一代觀眾不愿意再聽配音片了,譯制片了。他希望看字幕,看原版,這個消費習慣改變了,就給譯制片廠帶來困難。
但是我覺得我有必要提醒大家,最近幾年情況又發(fā)生轉(zhuǎn)機了。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現(xiàn)在中國電影市場是擴張的速度非??欤芏噙^去那些比如說縣級城市,小城市,他沒有影院的,最近幾年也有了。這些區(qū)域觀眾和我們的消費習慣不一樣。比如說前幾年的《功夫熊貓》,這個配音版的在上海沒人看,大家都看原版的,但是在三四線城市,恰恰是配音版的更好賣。因為你讓那些觀眾又看字幕又看畫面他有點不習慣這種消費方式,另外一個角度,現(xiàn)在譯制片廠還有一個職能,就是要把國內(nèi)片子翻譯成外文給國外觀眾看,反向的,就是文化既走進來也走出去。我前幾年碰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我看到王麗萍老師,咱們上海的電視劇著名編劇,她的電視劇在手機上看到視頻,那里面的海青幾個演員在那里說非洲語。
其實這就是中國電視劇、電影文化走出去的一個力證,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作品是通過譯制片廠走到世界各國的。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黃艷琳 編輯:周杰)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