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這就是中國》節(jié)目的主題是“人民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攜手曾經擔任過上海楊浦區(qū)區(qū)委研究室主任的胡峻老師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吳新文教授一同暢談人民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張維為提到,作為一個從小在上海長大的上海市民,他對上海人民城市建設的這幾點感觸尤深。首先是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兩岸全部開放給公眾,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黃浦江兩岸濱江黃金岸線長達45公里,現在已經全部打通,從過去的生產型岸線變成了廣大市民生活休閑的黃金岸線。在其它國家,這樣的稀缺資源往往留給公眾的比較少,留給富人群體或者豪華酒店的比較多。今天從美輪美奐的上海外灘天際線,到由漫步道、跑步道、汽車道組成的浦東濱江綠道,已經成為大眾休閑娛樂健身的最佳去處。
另外,上海的“一網通辦”和“一網統(tǒng)管”建設卓有成效。對普通市民來說,許多辦事開證明之類不再像過去那樣,要到辦事機構排長隊,現在大都可以“一部手機基本搞定”,背后是城市數字政務服務的巨大進步,通過流程再造打破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實現線上、線下一個平臺、一個窗口統(tǒng)一辦理。同樣,“一網統(tǒng)管”意味著城市數字化治理已經成為常態(tài),“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已經是上海城市治理的標配。以浦東新區(qū)為例,“一網統(tǒng)管”的場景包括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jiān)測預警、街面秩序管理、垃圾分類,大型飯店綜合監(jiān)管、道路管養(yǎng)、耕地保護與用途管控、智慧氣象、民情民意智慧感知以及數字孿生城市。
此外,上海這些年一直在推行“15分鐘生活圈”,也就在15分鐘步行的范圍內,讓居民享有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幾乎所有基本服務,如學校、就醫(yī)、養(yǎng)老、休閑、基礎性的商業(yè)服務等等。張維為一直認為,上海是全世界生活最便利的城市之一,各種營業(yè)時間超長的便利店無處不在,但“15分鐘生活圈”的要求更高,它就形成“宜居、宜業(yè)、宜學、宜養(yǎng)、宜游的社區(qū)生活圈”,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比較舒心的民生服務,如社區(qū)食堂、醫(yī)療診所、托兒所、托老所等等。現在,上海市中心城區(qū)多數地區(qū)已經基本實現這個目標,而且這個目標本身還在不斷地迭代升級。
與此相連的還有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的許多街道社區(qū)的黨群服務中心。光看這個名字,很多人以為是黨員干部學習文件的地方,其實它是整合公共資源,為市民提供服務的大型綜合體。這幾年上海把各種黨建中心、社區(qū)服務中心、市民中心等等,都整合成一個又一個的黨群服務中心,里邊一般都設有社區(qū)食堂、閱覽室、診所、親子空間、咖啡店、健身房、舞蹈室、放映室等等。許多中心還經常舉辦市集、藝術展、公益講座、法律咨詢等等。離《這就是中國》演播室不遠的大寧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就是一整棟的大樓,服務5萬多居民的大型社區(qū),它擁有超大規(guī)模的閱覽室,各種健身設施,各種適合不同年齡的教育課程,一樓還設有快遞小哥和戶外工作者的休息驛站。同樣,位于市中心的湖南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靠近滬上許多網紅打卡地,設有咖啡店、社區(qū)食堂、中醫(yī)診所等等。而且利用街道的音樂學院、交響樂團、歌劇院、越劇院等文化資源,經常邀請文藝名家舉辦講座。
習近平總書記在上??疾鞎r曾經這樣說過,他說要注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上海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就是這種探索的有益嘗試,也就是讓人民群眾在生活中具體感受到社會主義的溫暖。比方說,黨群服務中心多數都有菜品豐富、價廉物美的老年食堂,一般優(yōu)先給本社區(qū)的長者使用,體現我們敬老的傳統(tǒng)。同時,它們也對普通民眾開放,不少附近的上班族、出租車司機、外賣員等也在這里吃飯,這就是對所有普通勞動者的尊重。許多居民都很喜歡社區(qū)中心的各種尊老愛幼的安排,從親子空間到歌詠會等等。
上海今天這個人民城市建設的實踐,實際上也是全國人民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天無論走到中國哪個城市,幾乎都建立了一體化的政務服務平臺,讓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幾乎都在推進“一網通辦”“一網統(tǒng)管”,幾乎都有各種形式的“百姓議事廳”,幾乎都在落實“花園城市”理念,幾乎都有城市生態(tài)修復,古建修復等城市更新工程,幾乎都有豐富多彩的各類社區(qū)中心、黨群服務中心、長者食堂、老年助餐點等等。
中國政府最近推出的(過境)簽證免簽,使許多老外也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城市建設帶來的震撼,他們感受到中國城市具有難以想象的安全感。許多老外故意測試,把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和背包放在餐桌上,離開一段時間,結果發(fā)現沒有任何人觸動這些東西;他們感受到中國城市具有難以想象的安靜清潔,因為街上行走的是電動車和電動自行車,噪音低、尾氣少;他們感受到中國城市具有難以想象的便捷交通,地鐵、高鐵、機場都是最現代化的,而且價格合理;他們感受到中國城市具有難以想象的各種便利,從食不厭精的美食到四通八達的地鐵,從暢通無阻的手機信號到無處不在的快遞、外賣等各種服務。所以中國人講,百聞不如一見,這些外國人在中國旅行所受到的震撼,就是他們感受到我們人民城市建設帶來的震撼,感受到了西方精心構筑的“信息繭房”的愚昧和愚蠢。想必,最終他們也會認識到,“人民”這個詞在中國是神圣的。1949年毛澤東主席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我們說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人民軍隊、人民教師、人民警察、人民英雄、人民藝術家等等,我想最終他們還會認識到,“人民”這個詞在中國不僅是神圣的,而且是具體的、生活化的。他們今天在中國城市中所感受到的一切,就是人民城市使人民生活變得更美好的具體實踐。
其實,我們所取得的成績離我們的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盡管還有種種不足,但我們今天已經達到的水平已經震撼了這個世界,甚至可以說中國城市的進步,正在開始重新界定基于西方經驗形成的所謂“城市化”、“現代化”、“現代性”等等。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人民城市建設所做的一切已經具有了更為深遠的全球意義。
編輯: | 劉清揚 |
責編: | 傅群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