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紅橋區(qū)一個普通居民家庭。趙永華夫婦是天津市首例自愿申請遺體和眼角膜的“雙捐”志愿者夫妻,他們開辦了“永華熱線”,義務向他人提供幫助和服務。他與妻子共撫養(yǎng)過12名老人,其中有5名殘疾人,并為7位老人送終。
從寂寞聊天到進家干活做事,從陪伴逛街到求醫(yī)治療,以及協(xié)助辦理低保金、殘疾手續(xù),開通幫扶熱線,9年間幫扶求助達8700余件。在老趙的影響感染下,他的家人也都爭著做好事,9歲的小孫女獲得了全市敬老孝親小模范的稱號。
1998年,老趙夫婦在看了報紙有關報道后,萌生了捐獻遺體的想法。老趙夫婦幾經(jīng)周折,成為天津市第一對雙捐遺體和眼角膜的志愿者夫妻,也成為遺體捐獻的倡導者。
2010年,趙永華與孤寡老人霍雅琴簽訂了“扶養(yǎng)協(xié)議”?;粞徘倮先?6歲,腰部以下癱瘓多年,生有嚴重的褥瘡。老人在與趙永華的接觸過程中受到感動,還立下了捐獻眼角膜、回報社會的遺囑。2012年,在老人病危之際,趙永華把老人從社區(qū)養(yǎng)老院接到家中,直到老人安詳離世。
長達16年的時間里,趙永華先后贍養(yǎng)、照料孤寡老人、盲殘人士多達60多位。照顧老人不僅要投入精力,而且還要投入不少財力。這對于月收入僅1000多塊錢的趙永華來說,肩上的擔子并不輕松。特別是趙永華1993年從天津機械鏈條廠下崗的那段時間,夫婦倆每個月僅靠400塊錢生活費維持,省下來的錢全都用在老人身上。為了改善老人們的伙食,他時常到路邊撿拾飲料瓶、廢紙箱變賣。對老人大方的他,對自己卻非常吝嗇,從1993年至今沒給自己買過一件新衣服。
趙永華幾乎每天都蹬著那輛伴隨他多年的破自行車,輪流到養(yǎng)老院或老人們的家里看望,陪他們聊天。如今已經(jīng)70歲的趙永華,每天的工作就是奔波在各大養(yǎng)老院之間,為老人送去關愛。他說:人總有老的一天,有能力的話應該讓這些孤寡老人多享受一點晚年親情。
從1998年開始,趙永華在春節(jié)期間接孤寡老人來家里過年,老伴兒和孩子都支持他這樣做。2013年除夕,趙永華接來三位老人,但臨近午夜的一個電話,讓趙永華在鞭炮聲中奔波了一晚上。一位癌癥患者同時也是“雙捐”志愿者彌留之際,家人請趙永華幫忙聯(lián)絡相關單位接收角膜和遺體。初三,又一名雙捐志愿者去世了。陪伴三位孤寡老人,送走兩位遺體和角膜的捐贈者,趙永華的春節(jié)就是這樣度過的。
2004年,在街道和社區(qū)的支持下,趙永華在自家創(chuàng)建并且開通了“社區(qū)26670440家庭扶老助困幫辦熱線”,全天義務為有需要的市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2013年7月社區(qū)青少年活動基地“愛心小屋”在趙永華家中揭牌成立,他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給孩子們上了一堂意味深遠的教育課。
多年來,趙永華作為天津公交志愿者,服務在各個公交站臺旁。老趙仔細分析了站區(qū)內每天不同時段和節(jié)假日的客流分布特點,合理調配自己組內50余名志愿者的上崗區(qū)域,自制了天津站地區(qū)公交線路導乘圖,免費發(fā)放給外地來津旅客,并熱情地為廣大乘客兌換零鈔。
四川雅安地震,趙永華在民政局捐款后,又在社區(qū)捐款200元。20年來,這個只靠退休金過日子的普通退休工人家庭,已共計捐款14萬余元。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