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城市更新系列,讓我們共同走進四十年前的上海灘“樓王”,徐匯新村。作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上海的地標性建筑,徐匯新村九棟高層住宅,曾經(jīng)承載著上海人對于住房的所有想象。如今時過境遷,當年的樓王逐漸淹沒在時代洪流中,如何做好保護傳承,新一輪的修繕工作已經(jīng)啟動。
漕溪北路旁的徐匯新村,總共9幢樓,竣工于1977年,是新中國成立后建造的首批高層住宅群。如今雖然看起來平平無奇,在當時可是上海的頂尖“豪宅”,江湖花名“九棟樓”。走進大樓,一條長長的走廊,連接著9戶人家。每戶人家獨門獨戶,而這樣的戶型,在上世紀70年代末,是每個上海人都夢寐以求的。
隨意走進“九棟樓”中的其中一幢,很容易就會遇上一些當年同齡人們都羨慕的“小開”。
1978年,16歲的任健隨父母搬入了“九棟樓”,當時,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積只有4.5平方米左右,而這套兩室戶,足足有40平方。任健說:“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后期,有這個居住環(huán)境,比豪宅還豪宅,那時侯上海還有50%是倒馬桶的,這是翻天覆地的一個變化?!?/p>
那個時候,萬體館周邊還是農(nóng)田,滬閔高架也尚未建成,這片拔地而起的高層住宅,也因此成了不少電影中時代背景的標志。任健邊推開窗戶邊介紹:“東南面最遠看過去,黃浦江是S型的,到前灘拐彎,我們都能看得很清楚,西南面那時候只要天氣好,就能看得到松江佘山,還有天文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p>
當年這時髦的九棟樓,設計師是業(yè)界大拿邢同和老先生。老先生回憶,那時造樓,資料不多,有點“摸著石頭過河”的味道?!爱敃r也蠻興奮,為此我也考察了北京,也考察了南方,特別是上海的一些公寓房子,其實當時我們做的比較堅固的,用的都是混凝土,都是鋼筋鋼架沒做鋼結(jié)構,正好建萬體館,我們做了很多塔吊,也順便就把這個塔吊用在這里?!?/p>
整齊劃一的布局,其實也是適應了當時的時代需求。邢老先生稱:“當時我們有一定標準,住宅的面積戶型大小都有規(guī)定,必須保證所有的標準一致,現(xiàn)在來說,當時的先進正在于此,但現(xiàn)在的落后也在于此。”
當時的先進,到現(xiàn)在看來卻有些“落后”了,在里面度過了45個春秋的任健,也期待著“九棟樓”能有機會重獲新生。任健告訴記者:“大樓關鍵是一個漏水,樓道的整潔,底下的綠化,我們提了許多建議?!?/p>
不久前,“九棟樓”開啟了新一輪的修繕。設計師陳中偉表示:“既要解決它的民生問題,如房屋漏水,更要保護它應有的價值。發(fā)現(xiàn)保溫和現(xiàn)有規(guī)范嚴重不符,我們做了比較先進的氣凝膠,并且外面做了隔熱涂料,這樣既能滿足安全問題,也能解決居民滲水問題?!?/p>
修繕也充分尊重居民意見,樓道內(nèi)的管線如何納管,施工方還特意制作了小樣供居民選擇。據(jù)修繕項目現(xiàn)場負責人李明佼介紹:“原來線比較雜亂無章,包括煤氣管道也沒有明顯標識,原來的墻面也存在空鼓風化的情況,我們出了一個方案,居民自有的排煙管道做局部吊頂,進行遮擋美化?!?/p>
周圍的環(huán)境也計劃同步提升,添加無障礙設施、綠化、健身設施,讓這里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活圈。徐匯區(qū)房管局歷??埔αΡ硎荆骸爸饕氪蛟煲粋€連接萬體館體育公園和徐家匯商圈的全新的優(yōu)質(zhì)的城市空間?!?/p>
踏著城市更新的步伐,漕溪北路上九棟樓的故事,又將翻開新的一頁?!八呀?jīng)是個印記了,已經(jīng)刻在這塊馬路上了,建筑要保持它的生命力,也有它的歷史的印記?!变钕甭反髽窃O計師邢同和老先生如是說。
(記者:楊柳依 張琦 吳佳亮 編輯:由由醬)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