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趕路人》書封
作為臺灣民歌運動的發(fā)起者之一,胡德夫被譽為“臺灣民謠之父”,然而很多人是這些年才漸漸聽到他的聲音,因為雖然他在1973年就在臺北的酒吧駐唱,還舉辦了臺灣史上的第一場個人演唱會,但他發(fā)第一張專輯,卻在2005年,至今也才發(fā)了三張專輯和一張EP,隨著這些專輯的發(fā)布,他才走進大眾視野。只不過,在音樂愛好者眼里,胡德夫這個名字,早已是經(jīng)典的存在。
臺灣民謠之父 胡德夫
胡德夫白發(fā)白眉,歌聲醇厚沙啞,聽他唱歌就像是在聽詩人的行吟,像在聽老人講述歷史。蒼老的聲音、自由的吟唱,隨性的彈奏,他的歌里有對故園深深的依戀,也記錄與懷想著臺灣原住民的生活過往。他的歌曲大多是在為生命歌唱,卻少見喜悅,而多有滄桑與悲涼?!洞笪渖矫利惖膵寢尅贰ⅰ短窖蟮娘L》、《芬芳的山谷》,都是如此。
母親是排灣族,父親是卑南族,在海邊出生,住在大山里,胡德夫的少年時代就像所有原住民的生活一樣,很單純,到了11歲那年,父親決定讓他孤身一人去臺北就學,胡德夫就此離開家鄉(xiāng),飽嘗生活艱辛。他在書里說,“在那些年里,寂寞存在于對故鄉(xiāng)和媽媽無比沉重的思念當中,我像失去了山谷的小鷹一樣,迷失在茫茫的城市里面”。他再次回家已經(jīng)將近50歲,彼時正好他處于人生低谷,雖然時隔30多年再回家,但母親與家園依然給了他溫暖,讓他有力氣在半百之年再出發(fā)。
《我們都是趕路人》
不難想像,為什么他的歌里,始終有揮之不去的哀傷,有深入骨髓的思念,哪個少時離家的人不想念溫熱的故鄉(xiāng),哪個在外漂泊的人不想念至親,胡德夫的歌,是唱他自己,更戳中相似經(jīng)歷的靈魂。他在《臍帶》里反復唱到,“啊,我永遠是您懷中的寶貝,視線里的焦點”,令思念至親的人聽到淚奔。
《我們都是趕路人》
他的歌中另一層憂傷則來自對臺灣原住民生活變遷的擔心。原住民隨著時代潮流也在不斷改變,離開熟悉的地方,割裂與故土的親情,永遠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他在書中特別提到了阿美族。阿美族能歌善舞,他說,“阿美族的歌就像拍打在巖石與沙灘上的海浪,幾千來年他們在海邊生活,早已成為大海的一部分”。大家或許還記得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的那首主題曲《Return to Innocence》,前面有段全部是虛詞的吟唱,不知道的人以為這是哪片遙遠的海外土地上的采風所得,其實唱這段的,正是一位臺灣阿美族的歌手,而這段吟唱,灑脫磅礴,聽之令人胸襟開闊,仿佛面對大海一般——阿美族祖輩面對著太平洋,這份對自由的向往,確是刻在骨子里的。有興趣的人可以把這段音樂找來聽。這位阿美族歌者叫郭英男,他與胡德夫感情深厚,他的音樂素養(yǎng)與理念給了胡德夫很多滋養(yǎng)。
《我們都是趕路人》
音樂是阿美族最重要的文化元素,事實上,在臺灣那么多原住民族里,愛音樂的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是,不同民族間還喜歡傳唱彼此的歌,只是曲風會有變化。比如卑南族(張惠妹就是卑南族)的很多歌就是從阿美族翻過來的,而阿美族也會接納排灣族的歌,排灣族的音樂里,也會充斥阿美族的旋律。
《我們都是趕路人》
就是這樣單純而熱愛生命的原住民族群,讓胡德夫深深掛念。年輕的胡德夫,在臺北駐唱期間,多次參與為原住民的命運“鼓與呼”的集會,也寫過很多作品來傳唱,比如《為什么》,他的堅持讓當局很有意見,從而對他有了一些限制,他在臺北早早出名,之后卻有很長時間的沉寂,應該與此有關。
臺灣民謠之父 胡德夫
胡德夫出生于1950年,年近七旬的他,已經(jīng)分外感知時間的珍貴,就像他在此書的封面上寫的,“莫等到了盡頭,枉嘆此行成空”,然而他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與時間有關的歌,《匆匆》,卻在1973年就橫空出世了,那才是他真正駐唱的第一年,少時對時間的理解,與如今對時間的理解,當然不同,他說每一次唱起《匆匆》,都像是穿越時光和曾經(jīng)的自己對話。說什么呢?
跟這本書一起發(fā)行的還有一張EP,名為《撕裂》。如今的臺灣,族群對立,社會撕裂,因為不同的立場,連親人朋友間都可以沒有親切的問候甚至不相見,這對于看了一輩子社會變化,也唱了一輩子變與不變的胡德夫而言,是更為沉重的命題。他曾在書里說,有的原住民彼此打招呼聊事情就是用歌聲,而他的音樂理念走到今天,歌唱生命固然是不變的命題,但歌唱是為了什么?可能不僅是懷念、不僅是記錄,更希望歌聲可以讓人們彼此傾聽對方,彼此尊重,彌合被撕開的縫隙。
胡德夫與山地青年
我很喜歡他的一部作品叫《最最遙遠的路》,“這是最最遙遠的路程,來到以前出發(fā)的地方,這是最后一個上坡,引向家園絕對的美麗”,盡管胡德夫飽含蒼涼的歌聲聽著特別像秋天,但他的熱望并無改變,他是那個懷鄉(xiāng)的小孩,他是那個為不平事而吶喊的年輕人,他是經(jīng)歷一生喧囂坐下來靜靜彈唱的老年歌者,重要的是,他依然是熱愛生命的那個人,對于這樣的人來說,再遙遠的路都不必擔心,因為他終會到達。
(編輯:劉喻斯)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