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至今,上海科創(chuàng)中心建設已走過五年征程。五年來,上??苿?chuàng)中心建設碩果累累。"自己的大廈一定要建在自己的地基上",這是許多本土科學家共有的強大信念。不少科研院所、科技企業(yè),突破了許多國外壟斷和"卡脖子"難題,背后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也功不可沒。
在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實驗室內,工作人員正在為這塊晶瑩剔透的玫紅色玻璃進行包邊加工。
這塊看似普通的玻璃片,就是大名鼎鼎的"釹玻璃",它是高功率激光裝置的"心臟",能使一小束激光,產生巨大的能量,在高功率激光裝置、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都有重要的作用。不過此前,西方國家在"釹玻璃"的制造方面,長期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和產品禁運。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黨委書記邵建達說:“卡脖子這個事情,只有系統科學家或者是系統工程師在脖子被卡之后他才會知道,確實這個東西重要。”
為此,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中國科學家們就一直在持續(xù)攻關。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陳樹彬所在的上海光機所團隊最終在2016年,突破了大尺寸激光釹玻璃批量制造中的四大關鍵核心技術,使得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掌握該項高端技術的國家。
由于"釹玻璃"功能的特殊性,無法通過成果轉換變?yōu)槭袌鰞r值,因此在這些"卡脖子"技術的攻關期間,就需要科研機構有戰(zhàn)略性思考,在各種硬件軟件上給予大力支持。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高功率激光單元技術實驗室副主任陳樹彬說:“給我們建了一個八千多平方米的廠房,這個廠房的資金基本上是光機所自籌的。”
攻關團隊長期從事同一方面的工作,很難發(fā)表新的論文,即使發(fā)表也可能涉及知識產權問題,為此,上海光機所將基礎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分類評價,論文不再被當做是職稱評定的硬指標。
“在職稱的評定上面,在收入這方面,我們都有傾斜,我們希望是能夠把東西做好,作為一個真正評判他們工作貢獻的依據?!鄙劢ㄟ_表示。
有了一系列機制保障,目前,除了釹玻璃之外,上海光機所在激光薄膜、鈦寶石等多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技術突破,打破了多項國際壟斷。
衛(wèi)星導航領域,近年來也在不斷突破著原本長期被國外"卡脖子"的尷尬局面。2015年發(fā)射的新一代北斗導航衛(wèi)星的首發(fā)星,其CPU、存儲器、原子鐘等核心元器件,全部國產。這在當時,其實是十分大膽的舉動。一般而言,為保安全,一顆衛(wèi)星采用新技術的比例不會超過30%。而在北斗首發(fā)星上,新技術比例超70%,而且大部分都誕生于國內的院所、高校和企業(yè)。
北斗三號衛(wèi)星總設計師林寶軍說:“只有真正大膽用了,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咱們的產品才能真正提高。”
投用四年來,國產元器件不但沒有"掉鏈子",部分核心器件的"表現"還遠超進口產品,比如國產CPU性能就是進口同類產品的10倍。現在回過頭看,轉變觀念,放開膽量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當時,中科院微小衛(wèi)星創(chuàng)新研究院在聯合全國50多家單位,開展北斗衛(wèi)星核心技術的聯合攻關時,引入了"競爭機制"。
北斗三號衛(wèi)星副總設計師沈學民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對一個技術,會同時找兩三個單位攻關,攻關完了以后再比對,有序的競爭機制,而且技術在不斷地提高?!?br/>
與此同時,由常年沉浸航天領域的總體單位出臺了一整套技術、軟件、質量、管理的規(guī)范標準,加快國產器件從實驗室走向太空應用的步伐。
北斗三號衛(wèi)星總設計師林寶軍表示:“我們出了四大本規(guī)范,涉及到硬件的設備,什么工藝怎么做,什么接口電路怎么做,這樣就能把它們快速地培養(yǎng)起來?!?br/>
首發(fā)星的研制發(fā)射,成為中國北斗導航衛(wèi)星的"破冰"之作,標志著北斗系統從區(qū)域向全球的拓展。而基于國產基礎工業(yè)、器件、部件、系統的多項創(chuàng)新成果,現已應用于北斗全球星座建設中,為北斗系統避免了禁運風險,也為跨越發(fā)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國家制度支撐,上海政策給養(yǎng),科研主體創(chuàng)新探索,科創(chuàng)中心建設五年來,上??茖W家在核電、鉆井平臺、芯片設計、大飛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關系國家戰(zhàn)略、國計民生的重大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不斷打破國外壟斷,實現了創(chuàng)新活力的"加速度"。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張幗霞 朱齊越 編輯:傅群)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