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世界認識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人類貿(mào)易史上第一個全球化的商品,今天,《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zhèn)到梅森瓷器大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幕,上百件來自中國、德國、日本的六家博物館的館藏瓷器精品,講述了中西方瓷器文明的交流、融合的歷史。
展廳中,這些明代景德鎮(zhèn)生產(chǎn)的瓷器,有個共同點,裝飾紋飾具有外銷元青花的遺風,外圈采用八個開光組成邊飾,被稱為"克拉克瓷"。17世紀,歐洲人稱呼葡萄牙航海大帆船為"克拉克",帆船運載大批中國青花瓷器到歐洲,這些身價勝過金銀的瓷器,成為歐洲人向往的奢侈品。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王成蘭向記者介紹,在1603年的時候,荷蘭人截獲了一艘葡萄牙商船,經(jīng)過雙方激戰(zhàn),船貨只剩下一半,但是這一半的瓷器,在阿姆斯特丹拍賣,拍賣價值達到350萬荷蘭盾,這好比在市中心繁華地段購買房子的話,可以買750幢房子,而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總市值不到650萬,所以這半船的瓷器就賺回了一半,從此荷蘭人就開始大規(guī)模購買中國瓷器,歐洲的瓷器熱也由此揭開了序幕。
1635年,荷蘭商人第一次把歐洲人日常使用的器物帶到中國,請景德鎮(zhèn)工匠模仿生產(chǎn)。展廳中呈現(xiàn)的這個口緣被削成圓弧的器物就是歐洲理發(fā)店用來剃胡子的,此外,湯盆、冰酒桶等這些訂制瓷,豐富了西方人的生活用具。
當時歐洲還不能燒制硬質(zhì)瓷器,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二世,是個狂熱的瓷器收藏者,1717年,他曾用600名龍騎兵,換了151件清康熙時期的青花瓷。這位國王還把煉金術士伯特格爾,拘禁起來研制瓷器,1709年,伯特格爾終于破解了制瓷秘方,他稱瓷器是"白金",創(chuàng)制了歐洲本土的硬質(zhì)瓷梅森瓷器。德國梅森成為了歐洲制瓷工業(yè)的發(fā)源地。他們在瓷雕工藝上,找到了發(fā)展風格。
比如,這組《猴子樂團》是由21個猴子音樂家組成的滑稽管弦樂隊,這些猴子扮成人樣的精巧雕像用來裝飾宴會桌,這一題材一直是18世紀中期,歐洲工廠制造的最后歡迎的產(chǎn)品。
這件梅森塑像筆架套件,上面還有不少中國元素。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王成蘭介紹,這兩個人物很有意思,這個男士穿著很華麗、絲綢,手里拿著一本漢字書籍,背后一個女士,這兩個人是歐洲人想象中的中國人的形象,他們的瓷器跟我們比,更注重藝術性,所以我們看到的這些梅森瓷器都像一件件藝術品,跟我們實用瓷器還是有些不一樣。
而到了18世紀,由于梅森瓷廠規(guī)模不大,產(chǎn)品供不應求,而且價格高昂,歐洲人還會在中國訂制梅森風格的瓷器。
整個展覽成為東西方瓷器文化互鑒和經(jīng)貿(mào)交流的見證。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章海燕 袁忠 視頻編輯實習生:蔣偲怡 實習編輯:陸熠)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